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理解了文章中的词语,才能读懂文章的意思。下面小阅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词语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词语的方法
一、表象、直观解释字词法
对于六种造字法,我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必去阐明其深刻的造字原理,只能在形象化的教学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理解,如,在教“撼”这个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提手旁的字大多跟手有关。“撼”是摇动,用什么来摇,当然是手。
再如,“川”是河流,那么“川流不息”,即像河水一样不停止,形容人马、车辆等往来不止。再比如,“三点水”跟水相关,“足字旁”和脚有联系。诸如此类可以让学生先从字形上来理解字词的表意,再进一步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也许这样比单纯让老师来反复讲解字词的含义要生动一些。表示事物名称,有学生不熟悉的词语,可以用实物、标本、幻灯片等,使学生观察事物的形象,得到清晰地认识。
二、反义释词法
汉字从形式到内容有丰富的内涵,真让人有望洋兴叹的感觉,所以不可能给每一个字词来一个准确的定义,特别是对小学生而言更不可能生搬硬套地解释词语,对于有些词语的意思好像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可以启发学生说出其相反的意思。如果学生能说出其反义词来,证明他对该词语已理解,无须再给这些词语准确的定义。
三、运用造句法来解释词义
同样的道理,有些词语词义比较抽象,特别是一些成语,我过去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去背一些词语的意思,认为这样就是让学生掌握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遇到词义相近的词语学生就容易混淆。
最好的解释方法是让学生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如果学生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个词语来说一句话,说明已理解了这个词语。这样就不必让学生去背词语准确的定义了。
四、结合课文理解词义法
汉语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有的词有两三种意思,有的词甚至有七八种意思。教学词义是为了理解课文,这就要知道学生切实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究竟是什么意思,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词语的意思可以从上下文中揣摩出来。
例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有“追悼”这个词,课文还具体描写了人们致敬、失声痛哭、送挽联、送花圈等。学生把这些词句联系起来,想象鲁迅先生去世后万国殡仪馆礼堂里的场面,就能很容易地理解“追悼”的意思了。
还有些比较抽象的词语,更要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细细体会。这样做,比让学生死记硬背词语注释的效果要好得多。
五、联系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理解词语
课文中的词语有的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只要联系生活实际,意思就很容易理解。课文中还有大量学生陌生的词语,特别是一些抽象的词语,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但是,如果能恰当地把这些难懂的词语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它们的意思。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还可以引导学生用熟悉的、浅显易懂的口语去解释书面语言,用普通话去解释方言。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2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词语的方法一
一、表演、朗读来理解词语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稻秧脱险记》,文中有很多四字词语,如“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这些词对于表现文章中的角色非常形象生动,理解了这些词语便理解了文章中“杂草”的无理、霸道,同时对于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都具有“基础和前奏”的作用。
教师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些词,最高效的方式,就是让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演一演。从表演时,说话的语气、面部的表情、动作等方面来表现对于词语的理解。在表演的同时,学生用上这些词语,不知不觉中也积累了词语。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多媒体图片、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小稻秧脱险记》中的“喷雾器大夫”,对于农村的孩子,喷雾器的感官认知也许有了储备,而城市的孩子大部分没有见过,因此教师在学习中就可以将课前准备的图片直接用多媒体出示并讲解喷雾器的作用,学生回到文中更好地理解文中情节和内容。
三、联系生活实际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体验是最好的学习方式,理解透彻而牢固。因而在语文学习中,很多词语就可以诱发孩子生活体验来理解词语,感受文章的情感和内涵。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庐山的云雾》一文中,“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对于什么是“腾云驾雾”和“飘飘欲仙”两个词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感受,“孩子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里面的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觉?孙悟空,观音菩萨等这些人物从天边脚踩白云来到人间,孩子立刻顿悟,继而绘声绘色的朗读课文。
四、查字典、词典来理解词语
习惯于字典、词典的运用,来帮助阅读理解是一个人一辈子受益的事情。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语文学习中良好的学习习惯中的重要一项。在语文教学中,有的词语理解,只需要把这个词中关键一个字的意思弄明白,整个词的意思便迎刃而解了。
比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恐龙》一文中,“三角龙的脸上有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每只角都有一米长-----这样的脸型,让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
理解“望而生畏”一词,教师就提供了两项选择给孩子“1、看见令人佩服;2、看见了就产生害怕”孩子很快就分辨出“望而生畏”这个词中的畏是“害怕的意思”?“望而生畏”就是看见了就产生害怕的意思了。教师教给了孩子们善于使用工具书,明白了有的词语把个别字的意思查清楚,就能理解整个词的意思了。
五、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寨沟》一文最后一段词语“异兽珍禽”,就可以让学生联系上文说说异兽珍禽的意思,金丝猴、羚羊、大熊猫都是我国甚至是世界上奇异而稀少的动物,从而准确理解“异兽珍禽”的意思。如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推测词语的意思,需要在不断地,日复一日,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形成,更需要在精读文章时,教师适时的点拨。
3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词语的方法二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新课标明确指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是“意合”,这就决定了要正确理解词语、文句和篇章的内涵,必须联系上下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领悟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
而我们大家都知道,每个词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出现,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关键是要仔细阅读全文,上上下下地看,前前后后地读,找出文中与词语意思有联系的内容,就能比较准确地意会出词语的意思。
2、用替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
用替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意,根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把不理解的词语换成自己理解的词语。如仍能讲得通,符合语言环境的特定意思,那么这个替换的词语就可以作为不理解的词语的解释。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这是在理解词语中较常用的方法,它让理解词语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联想中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相似的记忆,从而更感性地理解这个词语。
4、利用表演的方法巧妙理解词语。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表演的方法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词语,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乐于接受。
5、运用分合法理解词语。
一个词语,往往是由几个字或几个词构成的,只要先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再结合起来就好理解了
6、通过想象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用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朗读这个词语时,我提醒学生,当你读到这个词语时,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展开想象的翅膀,生动地描述了由这些词语所联想到的情景。
4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词语的方法三
一、直观
常用的做法是,表示事物的名称,又是学生不熟悉的词语,可以用实物、标本、图片、幻灯等,使学生观察事物具体形象,得到清晰的认识。如小学课文中出现的杨桃、石榴等,有的同学没见过,这样用这种方法就会使学生一看就认识并对它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掌握词语的同时岂不又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表示动作的词,可以用动作、手势、表情等,帮助学生理解。
二、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课文中的词语所反映的事物有的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只要联系生活实际,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文《三借芭蕉扇》中出现了“大发雷霆”这个词,刘庆博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我便问其他同学:“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大发雷霆’的时候?或者有没有见过别人‘大发雷霆’呢?”杨钰同学回答:有一次,爸爸要去玩麻将可妈妈不让爸爸去,结果爸爸“大发雷霆”把一筐土豆踢倒在地上,还对妈妈大吼大叫。
同学们接二连三地说了好几个不同的情景,直到我说可以了才停下来。还有大量学生陌生的词语,特别是一些抽象的词语,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能恰当的把这些难懂的词语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懂得它们的意思。
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还可以引导学生用熟悉的、浅显易懂的口语去解释书面语言,用普通话去解释方言。这都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比较辨析
在教学《草原》这课时,出现了“渲染”和“勾勒”两个词语,同学们似懂非懂,这时,我便在黑板上画了两朵不同的梅花。一朵用粉笔涂抹出来,一朵用线条勾画展示在大家面前,让他们边看图边比较两者的区别在哪里?此时,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已在他们的心里,写在了他们的脸上。
鲜艳的色彩,简单的图画加之比较的教学方法使原本枯燥的两个词变得鲜活起来。也给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四、联系上下文
这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理解词义的方法。在许多情况下,词语的意思可以从上下文中揣摩出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既是最常用的理解词义的方法,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能经常进行引导,不仅能使学生对词义有确切的理解,而且能逐步培养学生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能力。
相关文章:
1.谈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2.小学语文的常见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4.小学语文常用教学方法
5.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上一篇:改进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
下一篇:小学语文设计词语教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