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成效部反应的准备状态。它通常可以从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况、情绪状况和意志状态等方面加以判定和说明。今天小阅给大家讲讲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下面就有三个问题想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一、什么是态度
二、态度是怎样形成的
三,怎样让学生端正态度。
我首先来讲一下什么是态度,从大的方面说,态度是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行为上的集中体现(即行为倾向)。说通俗一点,就是人总喜欢做自认为有用的有趣的事情。如果一个学生认识到学习非常有用且用处大于除学习以外的事情,并能预见学习好的可观前景,在这里我敢保证他能时时刻刻都非常认真,起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即使在学习上犯了错,贪玩了,自己会自发的去调整,对外力的监督依赖很小。如果一个学生压根就认为学习无用,还自以为是的认为不读书也能干这干那,心里面还放着某某是文盲还能暴富的例子,那么他读书就动力就难以十足,对外力的监督依赖很大,说不定监督还不起作用,惩罚往往力度又不够。
其次,讲一下态度是怎样形成的。学生都这么大了,这个问题就显得复杂很多。在这里我只能简单的谈几点。学生对学习的态度的形成,第一:主要来自父母对知识的认知和认同程度,父母的文化底蕴,对知识的应用和追求,对人才的尊重程度和心中的文化榜样。例如有些父母心中总是得意的想着,我一
个小学都没有读毕业的人,不也有大把硕士生和博士生给我打工么?仔细想一下,他的子女对学问的认同度能高吗?同样一个事实,换种想法试一下,如果家长这样想:如果我是博士生,看哪个员工还敢在我面前这么牛。那就对其子女的引导和影响绝对就不同了。第二:随着孩子的成长和活动范围的扩大,周边的环境、各种媒体和朋友对其的价值取向也会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中,有些负面影响相当有诱惑力,在青少年朋友还没有能力进行区分的时候,需要老师和家长加以引导。特别是家长要更多的加以关注。第三:对于学生所做的一切和造成的一切,要及时的给予有效的评价,好的要鼓励表杨,做错的,不好的,要批评惩罚。但要慎用好的物质引诱或以必须生活物质相迫,这样做会扭曲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最后,我讲一下怎样端正学习的学习态度,这里只是我个人的经验之谈,不到位之处,敬请各位家长补充。第一,有些学生的态度很好,心里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能主动完成作业,偶尔贪玩,不必小题大做,必要时批评一下就够了,但也不能太放心了,该管的还是要管,保持和老师有效的沟通。第二,有些学生,有时认真,有时不认真,成绩时高时低,伴有偏科的现象。此种学生怕辛苦,怕麻烦,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做的不够坚持。对监督依赖大,有效的惩罚对其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偶尔的鼓励和表扬会让他信心百倍,但不能经常,老师和家长要多帮他找不足的地方。第三,就是基础不好,成绩在班上比较靠后的学生。此类学生最缺乏的是信心。如果在班上实在是跟不上,必须要借助外力帮其辅导,由易到难,慢慢提升,在追赶学习的同时还要帮其树立自信。多鼓励对其有作用,但是原则性的是非还是要跟他讲明,虽然不一定是批评。在她自己都知道错的情况下,批评是对他人格的认同,不理不睬会让他觉得自己很另类,很弱势。第四种,就是学习成绩后进,认为学习无用或者反正
也学不好,在学习上自我放弃,在不合适的场所和时间还得意洋洋,调皮捣蛋。此类学生不多,但要解决此类学生的问题往往很麻烦。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通力配合,解决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非常渴望获得认同感,有经验的老师往往都是以此作为突破口,先走进学生的心里,再慢慢打开他的心结。
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成绩
不同的学习态度制约着学习的动力不同,学习的效果不同。因此可以说学习态度制约学习的效率,制约学习的成绩,制约考试的成绩。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内因之一。
我们看看这些人大附中的同学,他们有怎样的学习态度。从他们对学习态度的回答可以看出他们普遍是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兴趣,而不是看成一种累赘、一种负担。
1.我要学
我们常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有了兴趣它就变成了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我要学就能发挥自己内在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动员自己的潜能,就会在学习过程中全神贯注。如果是要我学的话,家长要你学,老师要你学,为了考试而学,那可能就会产生对学习的厌烦心理,甚至有些学生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而在网络上,变成网虫,更有甚者离家出走。正像林茜同学所说的,她认为只有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你就会主动地学,只有主动地学时接受到东西才是最多的。这样不是把学习成绩当做目标,而是把学到的东西当做自己的目标,这就站得更高,而不是对分数斤斤计较,所以我一向对分数比较平淡。
也正像兰玥同学所说的,有了兴趣学习才会有动力,而且学习起来容易接受,知识容易记得住。如果没有兴趣,今天是被人逼着去学,叫你背公式,那样我觉得记忆效果就不会好。所以我觉得学习主要还是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应尽量培养兴趣,把有意思的部分挖掘出来,让自己喜欢上这个学科,然后在这个学科上才有发展。
2.富有好奇心,追求知识
把学习看成一种兴趣就会不断地去刨根问底,追求知识。有了好奇心自己就会培养创新精神。正像甘斯亭同学所说的,她自己学习兴趣挺大的,而且觉得自己好奇心比较强,对什么都感兴趣,喜欢刨根问底。我觉得学习是我喜欢的事情。王菁同学对学习态度的回答是有兴趣爱好,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满足好奇心。
好奇心是创新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现在中小学教育和媒体宣传的创新心理,即重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和宣传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不足之处就是忽视了创新人格的培养。我觉得在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创新心理结构中,对创新人格的培养在中学学生中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有了创新的心理、有了好奇心,他就能刨根问底,就能为了解决问题锲而不舍,就能站得高望得远,就能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会在事业上取得好的成绩,在考试上得到良好的结果。这些同学大多有一技之长,他们对竞赛很感兴趣,就是凭着好奇心去追求。这些孩子具有好奇心,换句话说具有创新人格。这对他们将来的发展、对他们将来的成才、对他们能对国家、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是一笔非常重要的财富。这是肯定无疑的,因为素质规定成绩、决定成就。他们的创新人格素质高,就决定了他们将来在同等条件下,比那些创新人格素质差的人成就来得大。我们的素质教育其中一个重要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创新心理,尤其应该培养孩子的创新人格,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3.学习是一种享受
学习用一种兴趣态度去学就变得有滋有味,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而不是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一种累赘。如果以要我学的态度去学习,就会感到学习是枯燥无味的,甚至是绝望的、头疼的事情,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人大附中同学他们学起来并不感觉很枯燥,而是感觉快乐,用学到的东西充实自己。正像吕卓然同学所说,我觉得学习首先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4.大自学观
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兴趣就会主动去学,就会增加自己的学习能力。学生是否具有学习能力和学习能力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他学习的接受速度、学习的质量、学习的成绩,而且决定他以后进入社会之后会学习,会自己掌握知识,会自己根据工作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去主动地学习知识。他的自学能力就是自己的老师,换句话说进入社会之后学习是终身的事情。我们处于学习型社会,首先从素质角度看就是要培养自学能力。任何一个大学问家、大科学家都具有高度发展的学习能力。不是仅仅靠学校所学到的那点知识就能满足工作需要,就能满足创新的需要,而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凭的是自己的自学能力。人大附中的这些同学自学能力都非常高,他们有些人在发下教科书之后就开始自学一遍。因此他们学习起来很轻松,他们自己已经初步掌握了书本的知识,在老师的指点下在课堂上再重点地检验自己知识上的问题,这样就更自如地把握知识、运用知识。
孟时光同学说我学得比较好的学科都是靠自学出来的,物理、化学、数学都是自学。自学就是凭兴趣,学得就比较快一点,成绩就比较好,但是这样做必须提前学才会有动力。
在中小学阶段努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预习功课的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把学习变成要我学成为我要学。自学能力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自学过程中、在预习课程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的。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仅限制在课本上,而且学课外知识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些孩子们都兴趣广泛,不单单学习课本知识,对课外东西的学习也是很有兴趣的。他们很多人读过《红楼梦》、《三国演义》、《史记》、《资治通鉴》,不仅读国内的名著而且读国外的名著。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这些孩子由于学习兴趣广泛,都有极高的自学能力,因此他们学习的东西多,他们都是一种大学习习惯。所谓大学习习惯就不仅仅把学习定在课本上、定在课内的东西,定在分数上,而是在学习好课内知识之外,还学习课外的知识,在实践中学、在社会活动中学,从而获得各方面的知识。这样他们知识就很渊博,能力不断得到发展,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他们不仅在竞赛中取胜,而且在学校的考试中也都是名列前茅,高考中也考得非常出色。那些不愿意学习的人,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一种累赘,缺乏自学能力的人,他们感觉学习枯燥、感觉没味,学得慢、知识掌握得不牢。越是为分数而学、为考试而学,越学得慢、越学得不扎实,越是考不好。当然学习需要用功刻苦,这是一方面,仅仅刻苦用功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没有对学习的兴趣往往是苦而累,成绩反而不好。这些同学学得很轻松成绩又好,而那些死读书的人学习很累,学习成绩又不好。这就是学习的辩证法。所以不少人误解他们这些孩子都是搞竞赛的,从小脑袋就聪明,生来脑袋就聪明,这是爹妈给的,这是大大的误解。他们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良好教育,不断地开发自己智力潜力,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提高了自己的素质。而素质制约了学习成绩、制约了学习广度、深度,制约了学习的质量,所以说考试要考得好,仅靠死记硬背是不够的,还是要靠素质、靠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分数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在学校考核当中成绩要好。如果素质教育成绩反而下降那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那是素质教育中出现偏差。应试教育也不一定就考得好。他工夫没少下,但是他没有兴趣,逼着学、不想学、效率低、掌握知识不牢靠,考试不一定考得好。这就是所谓成绩好坏的秘诀之一。有很多人一直向高考状元,考上北大、清华的同学,请教学习方法、学习经验。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提高素质、提高成绩,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提高自学素质,就能学得好、学得广、学得深、考得好,这就是秘诀。
5.学习态度制约学习成绩
把学习看成一种兴趣就会主动学,就会学得快乐。这是为了充实自己,为了掌握知识,为了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而学,而不会是单单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分数而学习。有的同学就是为了分数而学习,越学成绩越差,越考成绩越滑坡,这就是学习态度上出了问题造成的恶果。正像张博扬同学所说的,学习本身是一种吸取前人的经验和启发自己智慧的活动。当然这个定义可能有点哲学化了,但就核心来说我就认为学习还不是一种负担、我起码不像很多人那样抱着功力的态度,要怎么怎么样。当然我不是说这样的人有什么错,我只是说或许我跟他们大不一样吧,我的成绩只是中上或者比较优秀,我从来没有拿过第一。也正如陈心之同学所说的,我平时自己学习其他东西是学校以外的,我比较有兴趣的。我觉得高考不是靠最后一年,对我们来说高考不是突击出来的,反正我没有觉得是多大的负担。学习就是使自己能够变得充实,当然还是增强自己的实力。
一个人把学习看成一种兴趣就会学得好、学得透,就会充实自己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就会使自己的学习实力得到增强,从而有雄厚的学习实力。我研究高考得出的规律是考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水平是高考成功的硬件,是高考成功的基础;考生心态调节状况是高考成功的软件,起调节作用。高考成功简单可概括为八个字,就是高考成功=实力+心态。为什么这些同学学习上与其他同学比不是那样刻苦,当然也是用功的,但是他们学得相对比较轻松,而且无论竞赛还是考试成绩非常好,高考成绩也相当突出,能考上北大、清华呢?就因为他们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地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掌握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有了高考成功的硬件,所以不怕考,而且越考越好。
6.学习态度制约学习效率
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兴趣,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去学习,学习效率就会高。这些人大附中的学生普遍来看,不是像有些同学那样为了高考而拼命地学,他们也是用功的,但是他们绝对不是最用功的。我采访了四百多个高考状元,他们普遍讲他们不是班里最聪明的人,这意味着他们还是要用功的,不用功他们怎么会考得好呢。但是他们也说了他们也不是班里最用功的,但是他们高考时考出好成绩就是学习效率高的体现。刻苦学习、努力学习和学习成绩是有关系的,当然话也不能绝对说,谁越刻苦谁就学得越好、谁就考得越好。如果学习非常刻苦,但是方法不对头,或者说学习态度出了毛病,也很难学得好、也很难考得好。这些人大附中的同学因为对学习有兴趣,他们不搞题海战术,他们也不是书呆子,他们也不挑灯夜战,但是看看他们高考的成绩分数之高是很惊人的,再看看他们获得的奖项就可知道他们竞赛的实力也很强。他们的知识是相当广而深的,这就是他们成功的秘诀之一。正如展望同学所说的,我肯定没有其他同学那样艰苦,不刻苦只能讲效率了。我每天睡觉时间不是很晚,也不是很早,还像中学那种,晚上基本上九点多钟就睡觉。我在学校上晚自习,上完了以后再学一会儿就睡觉了。我没见过他们挑灯夜战,他们却学得非常好。如果说他们挑灯夜战的话,正像张博扬所说的,那不是准备考试,而是玩电脑、玩游戏了。张博扬同学说我现在的六百度眼镜对外宣传说是看书看的,其实基本上是玩电脑玩的。我觉得一个效率足够的人看一个小时书就挺管用了,这个书你看一遍就能看懂,这肯定比那些看两遍三遍的人省很多时间。学习上最重要的还是掌握知识的能力,而不是时间。高考分数高不是靠拼时间,不是靠题海战术,不是靠拼命的,靠的是素质,靠的是能力,靠的是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方法。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小学生在基础教育期间,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掌握适合自己的良好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就具有以后自我发展、自我提高,适应研究型学习、研究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的一笔最重要的财富,而且也是考试成功的素质保证。不仅中考成功、高考成功,各种考试都会成功,因为你素质高,素质决定考试成绩,素质决定考试分数。
相关文章:
1.学习态度对学习的重要性是什么
2.论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3.培养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4.什么样的态度才是端正的学习态度
5.关于对自己学习态度的总结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