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下面小阅给大家分享一些语文诫子书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语文诫子书的知识点
一.词语解释
1.夫君子之行(行:行为,操守。)
2.静以修身(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3.俭以养德(俭:节俭。养:培养。)
4.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明确。志:志向。)
5.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达到。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6.非学无以广才(广:增长。才:才干。)
7.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
8.险躁则不能冶性(险:轻薄。躁:浮躁。冶:修养。性:性情。)
9.年与时驰(年:年龄。时:时光。驰:指迅速逝去。)
10.意与日去(意:意志。日:岁月。去:消失。)
11.遂成枯落(遂:最终。枯落:凋落,衰残。比喻年老志衰,没用用处。)
12.悲守穷庐(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13.诫子书(诫:劝勉、告诫。书:书信。)
二.一词多义
(之)
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
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
(以)
静以修身:介词,表目的
非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
(志)
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学)
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
三.句子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能来源于学习。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不学习无从增长才干,不立志不能取得学业的成就。
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译: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7.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只能悲哀地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
四.理解赏析
1.本文中心论点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文中有句话常被人们当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句话是: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险的句子是: 险躁则不能治性。
4.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5.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
①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②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6.文本作者抓住一个“ 静 ”字, 围绕学学习 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请分别找出原句。
①淡泊、立志、惜时三个方面
②原句:
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7.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
示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样的句子文中有许多,它们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所以文章用语简明,用意却很深刻。后一句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
8.惜时诗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语文诫子书的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语文诫子书的赏析
这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这篇《诫子书》,还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
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语文诫子书的知识点相关文章:
★ 初中语文诫子书知识点
★ 初中七年级语文《诫子书》精品备课教案
★ 初一上册语文第16课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2)
★ 初一上册语文第16课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
★ 语文初一必备背诵课文
★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梳理
★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七年级
★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 初一语文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
上一篇:傅雷家书名著有关知识点
下一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