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小阅给大家整理了初一学生百年孤独读后感6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学生百年孤独读后感600字1
Cien anos de soledad 《百年孤独》读的时候感觉在读一些生活琐事,这些事情快速发生快速发展快速结尾。就我的感受,像一部黑白影片浓缩了一个家族百年的历史,用这些一件件发生在家族成员身上的故事来表现家族的百年,百年的经过,有贫穷有荣光有丰饶有辉煌有堕落有奇遇有平淡有堕落有无迹。
被人敬仰的这本书,的确有其值得敬仰之处。以上及以下也全是本人的见解,不代表大众点评。
不管怎样,读过这本书的人,大都有前面枯燥乏味之感,而我正觉得这是伟大之处。通过这本书前面的演绎,包含了跨世纪,科学的追求,不懈的努力,渴望知识的精神,这些伟大的精神都藏在那些琐碎细小甚至令人反感的生活里。孤独,渴望,反对,顺从,这些种种都隐藏在百年家族的历史里。
一辈又一辈人,他们叛逆,她们温柔,他们热情,所有的一切,甚至读者以为的伟大以为的不朽,都在时间的长河中,消失不见,无影无踪。
一个女人,见证了家族的荣衰,也最终离去,伟大的开创者也在夜壶的笼罩下离去。伟大的功绩,伟大的创新,都有一个平凡甚至不堪的终结。
在我看来,读书的过程连绵不断,《百年孤独》和现在的青春励志文学的区别在于,前者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有所感悟,后者在力求每字每句都是能让人喝的鸡汤。然而读完整本书后,后者强加给读者的感悟并不能记得多少,而前者让读者在读完之后,串联起整本书的脉络,从中收获自己的感悟。
这种感悟会一直不停地更新,随着年龄,随着阅历,每每品味,每每获益。这就是我读百年的感受,目前,我的感悟是不管再伟大的人做再伟大的事,都将灰飞烟灭,所以,大可不必在意现世人的眼光,因为,你,就是孤独,没有谁再能替你品味人生。做自己想做的,因为,也许你的百年,在别人的眼里什么都不是,如果是什么的话,那就是孤独,是空洞。
初一学生百年孤独读后感600字2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些文学作品值得让你用一生去阅读,去思索,去品味,而《百年孤独》无疑就是这样的一部小说,它超越了时代的局限,让每一个阅读它的读者,都陷入了作者传达出的那份情感和思想之中,历久弥新,并在岁月的冲刷下愈加闪耀那份智慧的光华。
这部伟大的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者用那份充满着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个孤独的人,孤独的故事。
初读这本小说,很多人可能会对其中反复出现的人名以及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望而生畏,从来丧失了阅读的兴趣,但只有真正静下心来,通读全文后,才发现这背后蕴含的深意。这些重复的名字象征着岁月的轮回,代表了每个人都逃脱不了的宿命。
老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这位富有进取心的男人,带领着村民们开辟出了马孔多这个繁荣了百年的集镇。但是他是孤独的,因为他对科学的狂热,几乎没有人理解他,甚至包括他挚爱的妻子—乌尔苏拉。他最后陷入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中,被拴在了栗子树上,直到死亡。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前半生一直在为自己的理想而战,在经历了三十二次起义失败、躲过了十四次暗杀、七十三次埋伏和一次行刑队的枪决之后突然发现,他竟然找不到自己所做的这一切的意义了,就连自杀也宣告失败。他十七个儿子一夜之间死了十六个,第十七个也在随后死亡,全部被人命中眉心,他最后只能孤独的在自己的实验室里打造金鱼,直到孤独的死去。
老祖母乌尔苏拉算是这个大家族中唯一算得上清醒的人,布恩迪亚家族从她手中发迹,也随着她的死亡,终于宣告衰败。在此后一任又一任的家族掌权者,身上无不背负了孤独的使命,甚至终其一生都在和孤独的宿命做着抗争。
他们的命运和马孔多的命运,似乎早已经注定,虽然他们也曾想过要融入外面的世界,但是这一切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在外来文明的冲击下,布恩迪亚家族宛如在大海中孤零零悬着的灯塔,苦苦支撑,最终轰然倒塌。
“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每个人都在孤独的宿命下孤独的死去,布恩迪亚家族最终泯灭于这尘世,作者用这样的一个悲剧的皆为表达了自己的愤懑。
这本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孤独的人生,以及他们为了摆脱孤独做出的努力,我们徜徉在作者笔下的文字时,更应该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对抗孤独的方法,活出不那么独孤的人生。
初一学生百年孤独读后感600字3
就在上个周末,我将《百年孤独》看完了。百年孤独是一本世界名著,我在读它的时候花费了不少时间,因为里面的故事情节,人物剧情等,都要用一个外国读者地方身份去翻译,下面常常备注着他国语言,风俗习惯的,实在是难懂,所以我只能细嚼慢咽,慢慢品味这本经典名著了。
作家马尔克斯是一位魔幻的现代主义作家,这本书所表达的孤独,一个家族的百年历史,让人不寒而栗,每一个叫孤独的字眼不断从书本里面涌现出来,我看着也跟书里的故事一样纠结,一样想从情节中解脱,但是我不能,书本中的人物更加不能,因为生命中的故事是注定发生的,被故事选中,没资格懵懂。
书里最深切的是考验人们内心深处的爱,但是他们大多数用冷漠,无畏的姿态将它表现出来,甚至是宣泄着自己的孤独来索取爱,索取他人的关爱,这似乎应该称之为怜悯,触及人们心灵最脆弱的地方,最温柔的部分,都是这些东西会被现实的物质所磨炼,到最后也许什么都不剩下,谁也没有理由理解你的冷漠,自己的内心应该具备自我温暖的功能,甚至要做到主动去温暖他人,关爱他人。
看完这本书的我还在书中的情节里久久不能调整过来,也许这是这本著作给予我的反思吧。《百年孤独》是一本值得解剖的著作,我将它珍藏着了,说不定哪天又想看了呢。
初一学生百年孤独读后感600字4
前几天读完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直打算写篇读后感,苦于无从下笔。一方面是对作品本身有一知半解之感,一方面想得太凌乱以至于理不出头绪。然后上网找了几篇读后感想找找灵感,但是看完几篇读后感后我发现,我好想看了本假书。原来这些乱七八糟的人际关系里还有这么多深奥的道理,再一次怀疑我看的是本假书。 不过没有像他们那样的深刻感受也未必是件坏事,这样说明我还没有过上类似他们那样的孤独的日子,没有感同身受,我还是幸福的。这样一对比,我生活中的种种自认为的不幸,都是那么的渺小与不过如此。不过即便没有像他们那样深刻的感受,我也有我喜欢的人物,即便他不是这本书的主要人物,不是这个庞大的布恩迪亚家族的其中一员,但我依旧被他吸引。
他就是来自意大利负责安装和调试自动钢琴的琴师皮埃特罗.克雷斯皮。
我不止被他的金发,他的教养,他的端庄,他的礼貌,他的善良,他的认真吸引,还被他正直可靠,为爱割腕而死所吸引。我大概可以想象出他初来乍到时出于礼貌与主人保持适当距离的彬彬有礼的模样,将自己关在客厅,心无旁骛的装好自动钢琴的认真的模样,还有对待自己未婚妻的绅士模样,即便他曾经在丽贝卡冲动的纠缠中错生激情,但最终找到了真爱,那就是阿玛兰妲。在经历了婚礼因为各种原因一直被推迟,看着亲爱的未婚妻就在眼前但还是要保持绅士风度,没有与她有什么肢体接触,到之后与难以忍受等待的丽贝卡在不在为何熄灭了的烛火里接吻,相拥,在自己衷心不移等待婚期时却接到何塞·阿尔卡蒂送来的一句“我和丽贝卡就要结婚了”这些种种之后,在乌尔苏拉充满歉意的周二聚餐中与阿玛兰妲相爱,并在一个星期二向阿玛兰妲求婚。这一切似乎验证了何塞·阿尔卡蒂说的那句“如果您真喜欢我们家,那还有阿玛兰妲呢”。但最后阿玛兰妲还是拒绝了他,这样的打击与内心的崩溃,他最后选择了割腕自杀,远离了这个带给他一次又一次伤害的布恩迪亚家族。
皮埃特罗.克雷斯皮的一生也是孤独的。在无尽的爱与爱中辗转,受挫,到最后逝命。就像王菲的《我也不想这样》中的反正最后每个人都孤独,在每段感情中,不管是暗恋还是相爱,到最后会发现不管是需求还是被需求,心灵永远都要有自己的空间。所以仍然你是你,我是我,难免孤独。你我都是一条直线,有人与我永远很近但永远不能相交;而相交后的两条线必然愈行愈远。皮埃特罗.克雷斯皮与丽贝卡就是那两条相交后愈行愈远的两条线,而皮埃特罗.克雷斯皮与阿玛兰妲就是那两条永远很近但永远不能相交的线。真爱明明就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
反正我们终究会孤独,与其和孤独争个你死我活,不如与孤独为伴。与孤独为伴,未必开心,但也未必悲哀。孤独是一个陪伴人一生的伙伴,是一个既定事实。与其否认,与其抗争,与其无谓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拥挤的人群里让它保护你回家。不过,对于现如今的我们来说,所谓的孤独不过是对着无情感的屏幕,手指习惯性的上下滑动,看着不痛不痒的内容,无所事事的孤独感罢了。对于这些孤独感,能做到不过于晚上少熬夜,躺在床上了不要来回刷手机,越刷越孤独,胃不好就少吃辣椒冷饮过热食物,容易发胖体质管不住嘴就多运动,一个人待着时就看看书,好东西都值得花时间,所以无论你现在多辛苦也别放弃,想想已经坚持了多久才到这里。再想想那些每天不足六个小时的睡眠,两天用完一支的中性笔,无数杯速溶咖啡下活蹦乱跳继续冲刺的日子,我们不是在透支着生命,只要你想赢,这些都不算什么,有何况区区孤独呢.
其实人的一生,真正合适的对象,真正有幸福感的瞬间,配额该是大体相当,谁也不会更多,谁也不会更少,全在于一念之间。因此,如果恰好有这样一个人,他愿意与你一同挨过这漫长的黑夜,也愿意倾听你的满腹牢骚,而你需要做的,只是拉住她的手,别让她扑个空——那么,为什么不呢.不过在紧紧抓住她的手之前,你需要更努力的让自己变得更加的优秀,更加的有资本可以留住她,同时你也需要更努力的克服在前进时一直围绕在你身边的孤独。到最后你会发现,你所走过的那么多个孤独的夜晚,痛苦的时刻都是值得的,为了更好的。希望以后的你会感谢现在的你的努力与坚持,会惊讶与现在的你的毅力与忍耐力。为了以后的日子,加油。
初一学生百年孤独读后感600字5
我的第一本《百年孤独》是考上高中时表姐送我的开学礼物,一页都没读,就再也没见过那本封面是个老头子的《百年孤独》。现在想想,那时的我何来孤独,又怎么能看懂,纵使现在的我也不敢妄言理解孤独。
后来听说马尔克斯他老人家仙逝了,才像富豪死了后代们抢遗产一样,抢购了我的第二本《百年孤独》。那一次我看了三分之一,便束之高阁。不是情节不吸引我,也不是翻译的问题。而是最新离开校园独居不久的我,看到这貌似子孙满堂实则无一人懂我的文字,脑补给我的都是我晚景凄凉的画面,使我有点害怕。加之我读书和看电视剧有点像,经常"出画",看到"炼金术"几个字我脑子里就一直在想:如何炼金呢?如何炼金呢?到底如何炼金呢?看到后来发现炼金术不是重点,我就去找关于炼金术的书看去了。
现在手里这一本是我的第三本《百年孤独》,这样魔幻的缘分,促使我还是安安静静的把它读完了。这本书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好宏观的评价呀!然于我而言,历史知识仅源于高中历史课本和一个叫高晓松的胖子做的一档说话节目。读书不多的我也基本不区分作家流派,从琼瑶奶奶的言情小说再到神魔小说西游记,我更不关心一本书是如何推动社会、政治、经济、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
读这本书我是做着笔记读完的,书中男人们的名字相似度极高,以至于后来我把他们想成一个人,这样就不去想谁是爸爸,谁是儿子,叔叔和二大爷是哪一个奥雷里亚诺或者全是。而且全书无章节,不管看到哪里停下来回想,都有一种站在沙漠的感觉,眼前荒芜,内心更是有种被拧干的感觉。最后被蚂蚁吃掉的是肉体,被孤独吃掉的是灵魂。
书开始的时候,看到痴迷于吉普赛人带来的新鲜事物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我的感觉是他荒谬的有点可爱。等读到他的大儿子时,我觉得他太过生性鲁莽,不那么可爱了,二儿子对小金鱼的痴迷很像他的父亲,我喜欢这脑子发达的家伙。从第三代开始我就不太注意分清楚他们的继承关系了,而且有点作者是不是在中国生活过的错觉,因为这些子孙有点某二代的代入感,无厘头的有点讨人厌。再到后来,整个家族的衰落,有点《红楼梦》的感觉,猢狲都死了,树叶也枯萎了,都是命运吧。
谈谈这本书里的女人们吧,我最喜欢的是乌尔苏拉,很多评论说她无私,伟大,这些词语好高远呀!这的确是我眼中的乌尔苏拉,但是我更喜欢的是她永远充满活力,好像什么问题她都能解决,我爱她,因为她总能让我想起美好的东西。如果现实中有乌尔苏拉,我想和她做好朋友;如果是朋友,我想成为朋友眼中的乌尔苏拉。可现实中,我可能会觉得费尔南达的性格弱点在自己身上更突出,对现状不满却没有改变的勇气。
全家族的人都是孤独的,其实真实的世界里每个人也都是孤独的,每每想到孤独面前人人平等,我想对这个世界好一点,想微笑,想说谢谢。这就是所谓好作品给人的感觉吧,先把你心掏空,然后再填满。
初一学生百年孤独读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 学生写百年孤独读后感范文
★ 百年孤独读后感400字5篇
★ 学生描写百年孤独读后感范文
上一篇:七年级以百年孤独为题的读后感
下一篇:百年孤独初一读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