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临近,不知道大家是否全都了解中考资讯?下面是小阅整理的中考最近资讯,希望能帮到你。
初三考生将如何面对中考
一、信息的收集
这项工作更多的得靠家长去完成。信息的收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考政策的变化。
中考政策虽然每年没有很大的变化,但一些细微的变化却有可能影响录取结果。如23年中考政策有一项变化是学校不降分录取,这项政策对部分学校的录取影响是很大的【更详尽的分析在以后的文章里另行分析】。
2、自身信息的收集分析。
异地生要检查一下自己的情况是否符合四个三的异地中考政策,若存在模糊地带,必须亲自向相关部门咨询清楚,孩子升学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若需要选择以特长生升学的,要了解清楚哪些学校招哪些项目的特长生,密切留意特长生招生的相关公告。
部分可以选择是否跨区的学生,要收集一下户籍区和学籍区区属学校的录取情况,结合孩子的定位衡量一下是否选择跨区报考。举个简单例子,有人说老三区的学生可以有更多选择,但对600分上下的学生,却未必如此。假如执意要读普通高中,600以下的成绩,在老三区没多少学校可报考,在部分区却可以有比较多的学校选择。
3、学校信息的收集。
广州的高中,除省市属学校外,还有不少区属示范性高中是非常优秀的,学校的管理以及生源层次的构成各有特色。多了解学校,对帮助孩子填报志愿是非常有益的。部分机构组织的学校推介活动,若时间合适,可适当的参与一下。
通过对学校信息的收集,可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目标学校和保底学校。
二、了解往年中考的录取情况
收集并阅读往年各批次的录取数据,了解清楚一些基本概念,如:各批次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高分优先投档线;录取分数线、最低分数同分序号、末位考生志愿序号、末位考生分数同分序号、最大志愿序号等等。通过了解各学校的录取情况,为将来的志愿规划做更多的准备。
三、初步定位
还有近一年才中考,要准确定位是不太可能的,但根据孩子以往的学习情况以及目前的学习状态,结合孩子的发展态势、所在学校往年的中考情况,初步定一下位是可以的。根据定位,和孩子共同确定一下目标学校,有了目标才更有动力学习。目标是动态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修正。
具体的定位方法,在我以往的文章也有较详细的介绍,可以找来看看。或者参加一些中考讲座获取需要的中考志愿填报知识。
四、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压力和焦虑
面临升学大考,无论家长还是学生,不少存在焦虑,焦虑之下更增压力。每年中考,总有部分学生发挥失常,压力之下的焦虑是造成成绩产生大波动的重要因素。
进入初三后,功课的增多,升学的紧迫感,使学生有较大的变化,作为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细心感受孩子的心态变化,及时做好心理疏导。
2024的中考家长因要面对新高考政策的变化而感到束手无策,政策的制订,非草民可以控制,无法控制,只能适应。无论怎样变化,有一点是永恒不变的,那就是成绩才是王道!
以不变应万变,踏踏实实做好该做的事,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
给初三中考考生的备考建议
给初三同学的备考建议
一、调整自我,进入“角色”
状态——积极、投入、愉悦、适度紧迫。进入初三的学生,要快速进入状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种状态是积极的而不是被迫的。每天上学时可以暗示自己,我今天又可以在学校学到什么知识,用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面对学习。但是,不要盲目乐观,要有适当的紧迫感。
时间——规律、紧凑、合理、恰当规划。每天、每周、每月、每个学期的时间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宏观方面,在学科上想有哪些方面的提高;中观上,每个月的学习要做一个规划;微观上,具体到每天学什么,都要有计划进行。方式要合理科学,不提倡盲目补课、熬夜学习,过分透支自己的大脑。学生们可以在晚饭后帮父母做做家务,陪父母聊聊天、散散步,一方面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一方面劳逸结合,这样学习的效率可能会更高。
节奏——轻松、张弛有度。在紧张有序的情况下,要张弛有度,绷紧的弦可能会断。
二、分析自我,强化自学
学生要尽快进入复习状态,不要游离,把心收到学习上。
学情分析——对自己各学科前两年的学习写出一个自我分析“报告”,可略可详,几句话都行,知道自己弱的地方。
制定计划——针对问题,制定出简要的中期目标和补救计划。针对弱项,补课、练习都可以。不过,老师补课不是最佳选择,自学是最佳方式,通过自学、将知识内化才最深刻有效。
付诸实践——以自学为主,适当请老师给予帮助。
三、科学安排,切忌盲目
合理安排时间、有针对性制定复习计划,切忌焦躁(追求短期效应、立竿见影)和盲目(题海战、补课族),要循序渐进,更要注意方法。(如:练习——反思——总结——自悟——内化;关联——练说——评论)
目标不要盲目,要能实现;方法不能盲目,要是科学的。
在学习方法上,要学会关联性的去思考不同知识板块的问题。例如,学了光学再去学力学,这两个知识点其实有很多关联,比说光的反射,包含很多力学问题;声音传播、光的传播,有联系也有区别,要学会将知识点融会贯通。
四、重视基础,量力而行
抓实基础知识极其重要,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盲目攀比;也不要妄自菲薄,轻言放弃。
五、认真听课,欣赏老师
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专注、参与、手脑结合。怎么让自己认真呢?可以强迫自己做笔记、积极回答问题、做实验,通过这些方式使自己专注起来。另外,还是合理安排作息,保证休息时间,不要违背生理规律。
此外,学科兴趣的培养有很多因素,但最重要的因素是你自己。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亮点,学生要以欣赏的姿态听课,是使自己投入课堂的良好方法。
上一篇:中考物理题型反推学习方法
下一篇:如何培养中考物理学习记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