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

来自 灰灰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植物体吸水的部位及植物细胞的两种吸水方式;渗透作用的原理;植物体的水分代谢包括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大体过程;一起看看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欢迎查阅!jG9阅下文库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1jG9阅下文库

【教学重点】植物体吸水的部位及植物细胞的两种吸水方式;渗透作用的原理;植物体的水分代谢包括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大体过程;蒸腾作用及其对植物的作用;合理灌溉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运用jG9阅下文库

【教学难点】渗透作用的原理jG9阅下文库

【课时安排】授课1课时,实验1课时jG9阅下文库

【教学手段】挂图、多媒体课件、实验jG9阅下文库

【教学过程】jG9阅下文库

1、引言jG9阅下文库

课前可准备两组天竺葵植株,一株正常浇清水,一株浇浓盐水,以备上课学生观察之用;课前可收集一些我国、世界有关水资源危机的事例或数据;也可结合节水的需要收集一些人类所采取过的一些节水措施;或者是植被对水资源起到保护作用的事例,这样引入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包括我国在内的全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对为什么要节水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同时在本节学习结束后也会对为什么要保护植被、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也会较深的体会。jG9阅下文库

学生讨论水资源方面的资料,同时观察两株天竺葵的生长异同,从而引入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学习。jG9阅下文库

植物的水分代谢包括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及散失。水分代谢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陌生,因此,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以了解学生对水分代谢的理解程度,找出学生对水分代谢理解上的偏差和不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比如,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jG9阅下文库

①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什么?jG9阅下文库

②植物吸水的主要部位是什么?jG9阅下文库

③你了解植物根尖的结构吗?jG9阅下文库

④植物体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通道是什么?你知道这些通道在植物体的哪个部位吗?jG9阅下文库

⑤水在植物体内都可以参与哪些生理功能?jG9阅下文库

⑥植物体内水分是如何散失的?jG9阅下文库

⑦你了解蒸腾作用吗?这个生理过程对植物体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jG9阅下文库

在使学生对水分代谢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后,教师可专心与学生一起来处理渗透作用的原理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一难点内容。jG9阅下文库

在向学生介绍植物的吸胀吸水后,可提出下面的问题供学生讨论:jG9阅下文库

同样干燥的大豆种子和玉米粒浸入水中一段时间后,大豆种子和玉米粒相比,你认为哪种籽粒膨胀幅度更大?为什么?jG9阅下文库

干燥的大豆种子和玉米粒浸入水中后,它们的细胞是采用吸胀的方式来吸水的,即大豆和玉米中的亲水性物质,如蛋白质、淀粉、纤维素这些物质吸水引起的。而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亲水能力是不一样的,其吸水能力的顺序由大到小为蛋白质、淀粉、纤维素。而大豆种子中主要的储存物质是蛋白质,而玉米粒中主要的储存物质是淀粉,且它们的细胞壁中都含纤维素。因此豆类种子的吸胀现象就比谷物的种粒明显。jG9阅下文库

2、渗透作用的原理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jG9阅下文库

向学生介绍植物吸水最主要的方式,即渗透吸水。jG9阅下文库

(1)分析渗透装置,总结出渗透作用的概念和渗透吸水的原理。jG9阅下文库

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所给的渗透装置,引导学生把与该装置有关问题讨论透彻,这是一次很好的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机会。jG9阅下文库

让学生特别注意渗透模型装置所选用的膜是一种半透膜,并向学生说明,这种膜的特点是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而蔗糖分子很难通过。jG9阅下文库

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提出下面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jG9阅下文库

①同学们已经观察到,漏斗中的蔗糖液面会高于烧杯中清水的液面,此时蔗糖液的上升是逆重力方向上升的,而且长颈漏斗的管径又不是很细,所以排除了毛细现象的原因,请你想一想,是什么力量使蔗糖液会逆着重力方向上升?jG9阅下文库

②如果把蒙住长颈漏斗的半透膜,换成全透性纱布,你认为蔗糖液面会上升吗?jG9阅下文库

使学生得出半透膜的存在是发生渗透作用的关键。jG9阅下文库

③如果在烧杯中也放入与长颈漏斗中的相同的蔗糖液,你认为长颈漏斗中的蔗糖液还会上升吗?jG9阅下文库

使学生得出浓度差是发生渗透作用的另一重要条件jG9阅下文库

④如果把这个渗透装置再放置下去,漏斗中的液面会不断持续上升吗?为什么?jG9阅下文库

使学生理解渗透压这一概念jG9阅下文库

通过以上的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扩散;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是:一是有半透膜的存在,二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水分渗透的趋势是:水分子由浓度高的一侧向低的一侧渗透。jG9阅下文库

(2)引导学生讨论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jG9阅下文库

在搞清楚渗透系统满足的两个条件后,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一个成熟植物细胞(比如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的结构,它的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水分子和溶质分子都可以通过的透性膜。原生质层是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可以通过,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选择透过性膜。原生质层包围着具有一定浓度的细胞液,这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区分一下原生质与原生质层这两个不同的概念。jG9阅下文库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使学生意识到:渗透系统的两个条件在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中都是存在的,从而学生可以得出结论: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jG9阅下文库

(3)学生做《实验九、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jG9阅下文库

①在学生明确了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后,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jG9阅下文库

“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呢?”jG9阅下文库

或“如果将成熟的植物细胞置于清水中(或低于细胞液浓度的水溶液中),这个细胞会发生什么现象呢?”jG9阅下文库

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之后与书上的实验九进行比较,讨论:jG9阅下文库

书上的实验设计好在呢?jG9阅下文库

自己的实验设计好在呢?jG9阅下文库

自己的实验设计中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jG9阅下文库

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对实验九的假设jG9阅下文库

②之后,学生做实验九,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结果可检验同学们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同时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质壁分离的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jG9阅下文库

③实验结束后,教师可提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问:jG9阅下文库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实验为什么可作为鉴别细胞死活的依据?jG9阅下文库

通过分析渗透装置中发生的渗透吸水现象,应该能得出以下的结论:jG9阅下文库

作为一个渗透系统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两溶液系统间一定有半透膜隔开;其二,两溶液系统间一定要存在浓度差。jG9阅下文库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分析jG9阅下文库

通过对植物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的分析,应该得出这个结论: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因为植物细胞满足渗透系统成立的两个条件,jG9阅下文库

其一,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合称原生质层,而完整的有生理功能的膜结构是选择透过性的,因此原生质层就相当于一层半透膜。jG9阅下文库

此处要请学生注意,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是有区别的。半透膜的透性是由半透膜上的孔隙大小决定的,即分子直径大于膜孔隙的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只有分子直径小于膜孔隙的物质才能通过,因此半透膜是一种物理膜;而选择透过性膜的透性是由膜上磷脂双分子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膜上蛋白载体共同决定的,当然大分子物质是不能过膜的,但何种小分子物质过膜是受到严格选择的,不单纯由该物质的分子直径而定,因此细胞的膜结构是生物膜。jG9阅下文库

其二,植物细胞液泡中有细胞液,植物细胞外是环境溶液,它们之间被原生层这个半透膜隔开,且这两种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jG9阅下文库

当植物细胞死亡后,其细胞中的膜结构也会随之解体,变得不完整,这样植物细胞作为渗透系统的第一个条件也就没有了,质壁分离也就不会发生。jG9阅下文库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一提,请学生想一想,如果把植物细胞放在高浓度的尿素溶液中,此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提示一下,蔗糖是不能通过膜结构的,而尿素的过膜方式为自由扩散。想到了吗,植物细胞在高浓度蔗糖液中时,因为蔗糖不能过膜,细胞液和外界溶液之间总会有浓度差,植物细胞会不断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除非把外界溶液换成清水,才可能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而当植物细胞在高浓度尿素溶液中时,细胞液和外界溶液之间会有浓度差,植物细胞会不断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但因为尿素可过膜,随着尿素不断进入植物细胞,两种液体之间的浓度差会消失,此时就是不把外界溶液换成清水,也可能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jG9阅下文库

其实这个简单的实验还可证明很多生物学事实,有必要向学生提一下。如可证明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细胞膜的伸缩性、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细胞得失水分与浓度差的关系,甚至可以定量地测定出细胞液的浓度,可以请学生琢磨一下。jG9阅下文库

3、水分的利用和散失,这部分最重要的教学内容是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这是本课题的教学的重点。jG9阅下文库

学生可能在初中已经知道,植物体吸收的水分中有99%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了,据此,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jG9阅下文库

蒸腾作用是对水分的浪费吗?jG9阅下文库

从而引出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以至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jG9阅下文库

这部分教学可在引导学生分析蒸腾途径、蒸腾方式以及与水分吸收和运输的关系后,使学生理解蒸腾作用是植物体水分的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也是植物体水分的利用和散失的主要方式。jG9阅下文库

有时间的话,教师让学生了解蒸腾作用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植物水分代谢状况,可以判断植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适应环境的形态和结构特征,与影响蒸腾作用有关。jG9阅下文库

4、合理灌溉这部分的教学可采取一边列举合理灌溉的实例,一边让学生分析该措施的生物学原理的方式,以强化学生对水分代谢知识点的理解。jG9阅下文库

探究活动jG9阅下文库

测定蒸腾作用强度jG9阅下文库

【实验目的】学习用普通托盘天平快速测定蒸腾作用强度的方法jG9阅下文库

【实验原理】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或单位鲜重散失的水量,称为蒸腾强度,单位一般用克/小时·平方米或克/小时·100克鲜重来表示。jG9阅下文库

测定植物蒸腾作用强度的基本思路是:测定植物整体或部分在蒸腾过程中重量的损失,从而判断蒸腾作用强度的大小。jG9阅下文库

植物蒸腾失水,重量减轻,故可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时间内植物的失水量,以表示蒸腾强度。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能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测定。因枝叶离开母体后,短时间内在生理上没有明显的变化,故所求得的蒸腾强度与实际情况近似。jG9阅下文库

【实验材料和用具】托盘天平、枝剪、植物体jG9阅下文库

【实验步骤】jG9阅下文库

将天平调零后,放置在距被测植物较近且平稳处。jG9阅下文库

在被测植株上选一枝条,重约20克左右。在枝的基部缠一线以便悬挂,然后剪下立即用托盘天平称重,并计算蒸腾强度。jG9阅下文库

蒸腾强度=(蒸腾水量(mg)/组织鲜重(g))х(60/测定时间(min))jG9阅下文库

测定不同时间(晨、午、晚),不同部位(上、中、下),不同环境,不同植物种类的蒸腾强度,并加以解释。jG9阅下文库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2jG9阅下文库

教学目标jG9阅下文库

(1) 知识与技能:减数分裂的概念;jG9阅下文库

精子的形成过程;jG9阅下文库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的化。jG9阅下文库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体验合作的力量,养成团体意识和合作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用辩证的观点认识生命现象。jG9阅下文库

教学重点jG9阅下文库

(1)减数分裂的概念;jG9阅下文库

(2)精子的形成过程;jG9阅下文库

教学难点jG9阅下文库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的变化jG9阅下文库

教学方法jG9阅下文库

利用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模型模拟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jG9阅下文库

法等来学习减数分裂的相关内容。jG9阅下文库

三、教学过程jG9阅下文库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jG9阅下文库

教师用ppt打出“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动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进入学习目标做好心理准备。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我们人类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jG9阅下文库

教师提问:假设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以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两性生殖细胞,这个假设成立吗?通过学生的假设,从而进入新课《减数分裂》。jG9阅下文库

(2) 减数分裂的概念jG9阅下文库

活动一 小组自主学习:减数分裂的概念jG9阅下文库

学生阅读教材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同时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对象”、“时期”、“特点”、“结果”几个字,让学生从这几方面来更深刻的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jG9阅下文库

下一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开始减数分裂模拟探究活动。jG9阅下文库

(3) 精子的形成过程jG9阅下文库

在让学生模拟减数分裂之前,先让学生了解“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四分体”这三个概念,并在ppt上投出:1对同源染色体=1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jG9阅下文库

活动二 合作探究:精子的形成过程jG9阅下文库

每组分发一套染色体模具(用硬纸剪成染色体形态,2种颜色纸表示同源染色体,用小磁铁表示着丝点),其中让一组去黑板上模拟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规律。jG9阅下文库

学生通过模拟减数分裂的过程,基本掌握了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通过小组的构建学生产生了不同的模式图,关于各个时期的特点学生也发生了一些分歧,也存在一些疑惑。全班形成了三种主要模型构建: 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②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没有分裂 ③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知道染色体如何分配jG9阅下文库

看完学生的展示后,老师对每个组的模式进行纠正,重点讲解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点,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特点和有丝分裂基本相同。在给学生进行指导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知识点:①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形成四分体的时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时期 ②着丝点分裂的时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时期 ③染色体减半和DNA减半的时期jG9阅下文库

老师强调: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了4个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成为精子。jG9阅下文库

老师ppt展示精子形成过程,看完展示让学生黑板展示精子形成的大概步骤:jG9阅下文库

师生共同总结:一个精原细胞经过两次分裂形成了四个精细胞,每个精子细胞中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jG9阅下文库

(4)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变化jG9阅下文库

活动三 合作探究: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变化jG9阅下文库

通过前面的合作模拟探究、阅读教材、动画展示,让学生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构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变化模型(坐标图以及表格),并要求学生能用表格进行归纳总结,安排学生在黑板上展示(以生物体内的染色体为2N为例)。jG9阅下文库

按照表格上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变化画出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化曲线。jG9阅下文库

(5) 归纳总结jG9阅下文库

①染色体复制发生在: 间期jG9阅下文库

②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 减Ⅰ前期jG9阅下文库

③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 减Ⅰ后期jG9阅下文库

④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减Ⅱ后期jG9阅下文库

⑤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减Ⅰ分裂完成时jG9阅下文库

⑥DNA数目减半发生在: 减ⅠⅡ分裂完成时jG9阅下文库

(6) 作业布置:完成导学案相关练习jG9阅下文库

(7)板书设计jG9阅下文库

2.1减数分裂jG9阅下文库

一、减数分裂概念jG9阅下文库

对象:jG9阅下文库

时期:jG9阅下文库

特点:jG9阅下文库

结果:jG9阅下文库

二、精子形成过程jG9阅下文库

1. 部位:jG9阅下文库

2. 过程jG9阅下文库

三、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变化jG9阅下文库

教学反思:减数分裂的学习是在以学生过去的知识-有丝分裂为基础的,教学中通过“温故而知新”的方式复习有丝分裂的知识,进而导入新课。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减数分裂是微观,动态,连续的变化给正确认知带来困难。为了突破教学难点,一方面制作多媒体动画演示减数分裂过程,精心设计将微观变为宏观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利用学生自制的模型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让学生对减数分裂的过程掌握得更为透彻。同时,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一步步渗透着学生主动参与的新课程理念。jG9阅下文库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3jG9阅下文库

知识目标:jG9阅下文库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植物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的现象;知道科学家研究认识生长素的过程;知道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理解植物向光生长的机理;通过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理解植物激素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jG9阅下文库

能力目标:jG9阅下文库

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通过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jG9阅下文库

态度情感目标:jG9阅下文库

通过教学和实验、实习活动,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jG9阅下文库

教学建议jG9阅下文库

教材分析jG9阅下文库

“能够适应环境”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但对“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特别是“植物如何适应环境?”这些问题学生过去很少接触。本节内容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向学生逐一介绍了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产生影响的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规律、化学性质、生理作用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jG9阅下文库

有关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规律以及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知识,能够使学生能够从化合物、细胞的角度理解植物产生向性运动的原因,了解有关生长素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因而成为本节的重点知识。jG9阅下文库

由于不同植物器官要求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不同,植物产生“向地性”与产生“向光性”、“背地性”的机理并不完全相同,如果在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未能给予明确的区分,将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混乱,而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jG9阅下文库

在介绍主干知识的同时,教材并没有把学生的眼光局限在知识本身,局限在对某一种激素的认识上,而是及时介绍了科学研究成果怎样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以及与植物产生向光性有关的生长抑制物和其他植物激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的关系,也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机理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jG9阅下文库

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使学生初步具备一种能力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抓住教材中提供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利用科学研究的过程呈现科学知识在教材中有四处。其中比较集中而完整地反映科学研究全过程的有两处。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第一处,孟德尔研究遗传的基本规律是第二处。与孟德尔发现遗传基本规律的过程相比较,对生长素的发现、认识过程历时较长,其中提出假设、通过实验求证(或检验)假设的过程也不很清晰。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特别给学生点明这条科学研究的线索,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并在活动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学会运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jG9阅下文库

植物的根向下生长,茎尖向光生长的虽然是生活中常的现象,但学生有可能对此熟视无睹,并不深究其中的原因。以此作为研究内容,启发学生自己设计验证实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创新能力的机会。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装置的设置上拓展思路,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虑如何实施好自己的实验方案。以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jG9阅下文库

教法建议jG9阅下文库

一.导入新课:jG9阅下文库

1.方式一,以问题导入:jG9阅下文库

问题1:“当我们把一粒种子种在土壤中,各种条件合适、种子开始萌发。它的根和芽会朝向什么方向生长?”――根向下,芽向上、向光生长。jG9阅下文库

问题2:“为什么植物的根总是向下,而芽总是向上、向光生长?”jG9阅下文库

陈述:对于植物的芽总是向光生长,很早就有人注意到了这一现象。达尔文不仅观察到了这一现象,而且还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实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jG9阅下文库

2.方式二,以观察活动引入:jG9阅下文库

陈述:种子播撒在土壤中,它的方向并不是固定的。让我们看一看种子的方向对它萌发出的根和芽的生长方向有什么影响。组织学生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或课文中的彩图。jG9阅下文库

“植物的芽为什么总是朝向固定的方向――光源的方向生长呢?”生物进化论的创立人――达尔文曾对这一现象进行过研究。jG9阅下文库

二.主体知识的呈现方式:jG9阅下文库

对于生长素发现的科学史实可以采用动画媒体呈现的方式,使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足迹亲历科学发现的过程。教师可以呈现一个实验,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一个实验的结论。这样逐步推进,给学生在课堂上说话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学生真正参与进来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会更加深入和透彻,他们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jG9阅下文库

三.学生活动的组织:jG9阅下文库

1.演示实验的组织:jG9阅下文库

教师在上课前可提前4-5天请两三名同学预先将达尔文的实验用玉米种子(或其他在形态上有明显方向性、容易萌发的种子)重复出来。到上课时,由完成实验的学生对实验的全过程向全班进行介绍。然后,再由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种方法需要教师提前进行准备,但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对完成实验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锻炼。如果能在课堂上经常安排这样的活动,也可以考虑让班级中的学生轮换,以保证能有较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jG9阅下文库

2.实验方案设计活动的组织:jG9阅下文库

这是学生第一次自己设计并实施一个实验。教师首先要就实验方案的设计要求做一介绍。在实验处理上不仅要考虑设置对照组,还要考虑设置单因子变量以保证实验的信度。在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上,课本中用了玉米种子,学生很容易想到用植物的种子。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明显的向性运动发生在植物的根和芽。我们在生活当中可以找到的既能长根又能长芽的材料还有什么?”当学生的思路打开以后,就可以以分组讨论的方式开展实验方案的设计活动了。jG9阅下文库

教师同时还要帮助学生考虑实验装置的可行性:所投入的成本、实验装置是否能够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各项条件,以及实验装置的安全性、操作是否方便等。jG9阅下文库

因为观察到植物产生向性运动的时间会稍长一点,所以“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活动应在本章教学活动结束之前安排、实施并完成。jG9阅下文库

jG9阅下文库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相关文章:jG9阅下文库

★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人教版模板jG9阅下文库

★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模板jG9阅下文库

★ 人教版高一生物说课稿范文五篇jG9阅下文库

★ 志鸿优化高中优秀教案地理必修三模板jG9阅下文库

★ 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必背篇目jG9阅下文库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