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必看答题技巧

来自 毛毛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很多学生都经常在文言文阅读题上失分,那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有什么答题技巧呢?下面小阅为大家带来语文文言文必看答题技巧,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喜欢!9B9阅下文库

9B9阅下文库

语文文言文必看答题技巧9B9阅下文库

一、划分句子节奏9B9阅下文库

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9B9阅下文库

①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9B9阅下文库

②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9B9阅下文库

技巧一:弄通文意断句9B9阅下文库

给文言文断句,需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通读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以及大致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进行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9B9阅下文库

技巧二:利用对话标志断句9B9阅下文库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9B9阅下文库

技巧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9B9阅下文库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9B9阅下文库

技巧四:找出动词,明确句意9B9阅下文库

古汉语中,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9B9阅下文库

技巧五:借助名词(代词)断句9B9阅下文库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我”(吾、予、余、我),“你”(尔、汝、女、公、卿、若、君、而、乃、子),“他”(之、彼、其、此)。9B9阅下文库

技巧六:利用对称句式断句9B9阅下文库

解题时,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等特点。9B9阅下文库

二、实词解释9B9阅下文库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9B9阅下文库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课内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如上面一题中“申子尝请仕其从兄”的“尝”,如果能联想到《岳阳楼记》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尝”字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尝”的意思为“曾经”。9B9阅下文库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9B9阅下文库

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上面二题中“独不闻天子好田猎乎”的“闻”,结合语境可知“闻”应为“听说,知道”的意思。9B9阅下文库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9B9阅下文库

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如上面二题中“以供岁赋”的“赋”的意义推断,大家可以把“赋”组成几个词语,从中做选择:赋税、诗词歌赋、天赋……通过筛选,不难找到“赋税”这个意思。9B9阅下文库

技巧四:古今对照法9B9阅下文库

即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汉语词汇中有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古今不同,需要特别注意其不同之处。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在古汉语中可能是两个词。如“地方”在古汉语中是两个词,“地”是“土地”之意,“方”是“方圆”之意;在现代汉语中“地方”是一个词,表“处所”等。9B9阅下文库

技巧五:成语印证法9B9阅下文库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上面一题中“申子有怨色”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理解为“脸色”。9B9阅下文库

三、虚词辨析9B9阅下文库

技巧一:句意分析法9B9阅下文库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9B9阅下文库

技巧二:代入检验法9B9阅下文库

各地中考虚词意义或用法辨析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同学们熟知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将它代入选项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出其在课外句中的用法是否相同。9B9阅下文库

技巧三:交换理解法9B9阅下文库

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同学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此时就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某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9B9阅下文库

四、句子翻译9B9阅下文库

技巧一:从宏观上整体理解、把握句式特点9B9阅下文库

翻译时切忌断章取义,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并要对文言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固定短语、修辞和语法,都准确把握。9B9阅下文库

技巧二:从微观上把握句中每个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9B9阅下文库

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尤其是词类活用、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特殊实词,都要准确把握。9B9阅下文库

技巧三:“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信” “达” “雅”9B9阅下文库

文言句子翻译要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译,不漏译,不错译;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9B9阅下文库

五、内容理解与概况9B9阅下文库

第一步:梳理结构,全面把握9B9阅下文库

对文章内容有了全局性认识,才能对局部有明确的指导。梳理结构,准确筛选信息要点,进而全面把握文章的框架与主旨。对结构的梳理可以注意文题、句段首句、句段尾句等。9B9阅下文库

第二步:锁定区域,准确筛选9B9阅下文库

在全面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干要求在原文找到对应的区域,然后在具体区域中准确筛选,从而找准有效信息。9B9阅下文库

第三步:抓重点,准确翻译9B9阅下文库

在分辨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发生分歧的地方准确翻译。9B9阅下文库

第四步:综合分析,理清因果9B9阅下文库

对文意的分析必须综合全文,要结合主旨,注意是否倒置或混淆了因果关系。9B9阅下文库

六、人物形象分析9B9阅下文库

第一步:分析标题9B9阅下文库

有些文章,标题就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点。9B9阅下文库

第二步:通读原文9B9阅下文库

对于阅读材料,要从头到尾,慢慢读完。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不能理解词句,也不能把握内容;速度也不能太慢,词句意思大致理解就可以了。通读要完整,如果文章有出处和注释,也要一并读完。9B9阅下文库

第三步:分析原文9B9阅下文库

①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性格特点;9B9阅下文库

②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其性格特点;9B9阅下文库

③注意侧面描写,常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定位主人公性格起着重要作用;9B9阅下文库

④结合人物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找出人物性格特点。9B9阅下文库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梳理9B9阅下文库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9B9阅下文库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9B9阅下文库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9B9阅下文库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9B9阅下文库

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9B9阅下文库

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9B9阅下文库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9B9阅下文库

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9B9阅下文库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9B9阅下文库

技巧四:成语印证法9B9阅下文库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河北2024年真题中“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9B9阅下文库

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9B9阅下文库

代入筛选法9B9阅下文库

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如果我们熟记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9B9阅下文库

以“而”为例,其主要用法有:连词,译为“又”、“而且”、“就”、“却”、“如果”、“因而”;代词,译为“你”、“你的”;动词译为“好像”等。9B9阅下文库

若要在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④“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某所,而母立于兹”中找出与其他各句不同用法的句子,在一一代入进行理解和筛选后,就不难确定应为作代词“你的”解释的⑥了。9B9阅下文库

语境推断法9B9阅下文库

文言文阅读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常见的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词性词义变化较为复杂,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此法对起关联词语作用的虚词特别有效。9B9阅下文库

如“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故”是“所以”的意思推断,前后句意为因果关系,“以”应为表原因的“因为”。9B9阅下文库

词性界定法9B9阅下文库

有些文言虚词有多种词性,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9B9阅下文库

如“吾将以身死白之”/“险以远,则至者少”,前句“以”用在名词“身”前,又处在动词“死”前,可以推断“以”应该是介词,与“身”组成介宾短语做“死”的状语;后句中“以”用在“险”和“远”两个形容词中间,应该是表示并列的连词,所以两句用法不同。9B9阅下文库

9B9阅下文库

语文文言文必看答题技巧相关文章:9B9阅下文库

★ 高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及套路有哪些9B9阅下文库

★ 高中语文古文答题技巧有哪些9B9阅下文库

★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9B9阅下文库

★ 高三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与方法9B9阅下文库

★ 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有哪些9B9阅下文库

★ 高中语文古文阅读答题技巧9B9阅下文库

★ 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总结9B9阅下文库

★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答题技巧和方法9B9阅下文库

★ 高中语文古文鉴赏答题技巧9B9阅下文库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