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们的数学兴趣?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问,和许多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尤为重。下面小阅今天给大家带来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1如何培养孩子们的数学兴趣
数形结合,让学生充分感知和体验,培养数感意识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阶段的思维发展基本上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数感作为对数与数关系的一种感知,其本质是一种抽象的直觉感悟. 通过数与行的结合,实物与数的结合,将抽象的直觉以具体化的形式展现出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时,教师可以设计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借助小棒或圆片“摆一摆”“移一移”“圈一圈”. 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先利用手中的学具操作,在操作中感受“凑十法”和“破十法”的过程,借助学具理解算理. 接着,引导学生在课本或题纸上圈一圈,将直观的学具逐步抽象成图形,最后将这个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回过头来又让学生借助直观的经验理解每个数和符号的意义. 通过这一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了数的意义,使学生亲历数的形成过程,对数和数的关系有了充分的感知,渗透了数感意识.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数感
低段教材安排了不少培养学生数感的教材资源. 其中有丰富的数的认识教学资源. 在认识数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认识数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认数过程,帮助学生在认数过程中构建数本身以及数之间的逻辑关系. 长期研究培养学生数感的英国学者茱莉娅.安吉莱瑞指出:“数感是高度个性化的产物,它不仅和学生们已有的数概念相联系,也和怎样形成这些概念相联系. ”该学者指出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视觉图形”在抽象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形成心理表现奠定了直观的基础. 数是抽象的,对于学生来说将数的符号与视觉材料相联系,建立心理表象最重要.
例如,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为了让学生建立数感,提供了较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材第33页的百羊图,就可以使学生对100有整体的感知;教材第36页的纽扣图、第38页的夹子图和糖果图,都可以使学生直观感受相应数的多少. 我们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学生们就能认识100以内各数,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并能估计物品的个数;把握100以内数的相对大小;喜欢“数”,并愿意在日常生活中用“数”表达和交流.
2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技巧
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联系实际,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学生喜欢学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如果是他们身边的熟悉的事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每一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诞生均有它的实际背景,所以教学时从实际入手,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概念,感悟新知识。比如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概念时,可以用熟悉的立定跳远的例子来理解,在不等式中用学生熟悉的天平说明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从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中引出线段大小比较方法等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他们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意识。
让学生在多样活动中体验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善于在实践中发现数学问题,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开一些实践课,让他们走入社会去调查,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我们学习计算储蓄、利息方法后,布置作业让每位同学走入银行,了解现在银行中的各档利息,再了解应扣除的利息所得税,然后自己编拟数学题,自己建模进行解决。也可让学生了解市场上的 “股票”、“住房建筑”、“台风预报”等所隐藏的数学问题,然后在教师启发和协作下,将这些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在广泛的信息交流和教师的协助下,呈现出更多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使知识真正具有生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
通过估算和猜测发展学生的数感
估算和猜测依赖于一定数字模式和数字关系,而不是毫无目的的猜想,有意识地估算或猜测,能深化学生对数字模式与数字关系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对运算规律的认识与运算能力. 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培养数感的良策,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较强的使用性. 估算要求学生不仅会估而且合情合理地估,能找到估算的依据. 对运算结果的估计反映的是学生对数学对象更为综合的数感.
因此,教师应积极创造机会训练学生的估算能力,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估算的神奇,进而增强对估算的兴趣,养成估算的习惯,促进数感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利用百羊图,让学生估一估有多少只羊?学生会产生很多种答案. 到底有多少只呢?教师可以在图上圈出10只,让学生再估,并说说是怎么估的,这样给学生提供了标准,使学生会估. 再例如,让学生进行猜数游戏. “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合起来是9,这个数可能是多少?”通过估一估,猜一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这样,学生在估算训练中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估算能力,遇到生活中的事物就能很快和数联系在一起,自然而然地把数字和数学运算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进行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加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教育是人的发展的初始阶段,人生的序幕。人的充分发展还有待于以后的展现,人生的高峰“好戏还在后头”。所以,我们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成绩不能看死或看得太重,要善待学生,使他们满怀信心地成长。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给学生以真诚的关爱,学生就会情绪高涨、思维敏捷、信心增加、乐于交往。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优等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厚爱学困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亲其师.信其道,心理相融,情感相通,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育发生作用.逻森塔尔效应充分说明了:教师对学生的良好期待,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对学生发展具有推动和引导作用.
4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兴趣及教学效率
做好启蒙工作,解决学生的心理纠结,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个别教师在初一第一节课介绍数学时就对学生强调数学很难,希望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听、努力等等,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学生认真学好数学。但效果却不然,这种做法把学生“吓”倒了,犹如给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之火浇上一盒冷水。所以,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上,教师应该避免以上的做法。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精美的数学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学生边欣赏,教师边鼓励学生要努力学习,以求将来设计出比这些更精神的图案;可以通过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数学模型给学生展示,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道理。从而消除学生“害怕”数学的心理障碍;还可以引入一些著名数学家的有趣故事等等之类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初中数学的重要性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爱因斯坦也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从这些名言中,我们不难看出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兴趣对于促进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重要意义。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集中精力,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探讨之中,并且使课堂知识掌握更加牢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浓厚,学习的主动性也就越强,学习效果也会越好。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探究、创造能力,促进初中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后进生学数学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对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只有在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要加强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起点要低,通过基础知识的训练,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使他们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到促进作用。一些后进生在数学上花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的表现之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如何培养孩子们的数学兴趣相关文章:
1.如何培养孩子数学思维
2.怎样使孩子有数学兴趣呢?
3.怎么激发提升小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
4.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良好的数学功底养成记
5.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6.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7.如何提高数学课孩子的兴趣
8.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兴趣
9.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兴趣培养
上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下一篇:怎样才能快速提高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