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词的朗读作为我国古代诗词艺术,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的,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今天小阅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诗词朗读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小学语文诗词朗读方法
一、以课堂为主阵地,做好诵读指导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任务之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是读者与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是进行朗读教学的主阵地,在学校安排的每周两节的经典诵读课上,我根据诵读内容,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的诵读能力不断提高。
1.1 选择难易适度的诵读内容
诵读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和知识水平,难度过大学生会感到枯燥,过于简单,学生又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根据多年的诵读经验,小阅所在的学校广泛征求各年级师生的意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的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字数少,节奏强,内容比较好理解。中年级的学生诵读《唐诗》《宋词》《笠翁对韵》等,和课内诗词的学习相结合,相补充;高年级的学生诵读《论语》《道德经》等篇章,有一定深度,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指导意义。在学习过程中,这些作品受到学生的喜爱和认可,为诵读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1.2 简析诗文大意
关于古诗的教学,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话。”较难的篇章,如果学生完全不理解,诵读难以产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做粗略地讲解或提示,让学生把目视、口诵、耳听、心想四者结合起来,在粗知其大意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再通过琅琅上口的反复吟诵,有效地提高诵读的能力。
1.3 采用活泼多样的诵读形式
“经典诵读”在小阅所在的学校和学区都是一门常规课,每班每周两个课时,由语文老师担任指导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教师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
(1)教师泛读。诗词的韵律美是学生爱读的原因之一,教师好的范读,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灵的启迪,美的熏陶。教师深入诗词,声情并茂地范读,能够感染学生,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2)配乐引读。古诗文节奏强,韵律和谐,琅琅上口。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为了丰富诵读课堂,小阅构建了诗歌学习专题网站,在网站上上传了《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优美的乐曲,在诗词的诵读中,配以乐曲,别有一番情趣。一曲古筝《浪淘沙》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豪迈的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满江红》琵琶声中岳飞的爱国情怀荡气回肠,音乐或抒情或婉转,深深感染了诗文,感染了诵读的学生。
(3)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诵读。如:打节奏读(节奏的快慢由老师定),灵动活泼;齐读,气势豪迈;赛读,挑战自我。这样形式多样的诵读,让学生乐读,爱读,读准音,领会情,掌握朗读的方法,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积累,并在生活中有所运用。
1.4 运用多媒体,增强趣味性
古诗文有其自身的特点,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练、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现在的时代较远,写的人和事都和学生实际相距甚远,这些都给小学生学习古诗文,体味古诗文的意境带来了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结合古诗文的特点,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色彩鲜艳的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提供给学生学习古诗文有关的背景材料,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在《弟子规》的学习中,小阅为学生播放《弟子规》的动画片故事,《孝感动天》舜的故事,《汉武帝亲尝汤药》等系列故事,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学生懂得了孝敬父母的道理。
学习《游子吟》播放母亲深夜挑灯夜织的画面,慈母情深,深深打动学生。学习是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由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过程。而多媒体在创设古诗文情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无论是音乐,还是画面,都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创造出与古诗词内容相符合的直观、形象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融入诗的境界,进入最佳心理状态。
二、以课外为大后方,营造诵读环境
2.1 建设诗意的学校环境
校园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诵读诗词,学校的文化墙上手绘了《弟子规》的篇章,学生走进校园便学习作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孝敬父母,尊重兄弟,爱护同学,好学上进。教学楼走廊墙上也挂着诗词名作,大课间,学校的广播站定时播放诗词诵读,唐诗、宋词尽在眼前,皆在心间。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也很注重诗词的学习,教室的学习园地展出学生诗词的书法、绘画、摘录作品,整个校园充满文化气息,这种充满诗意的环境浸润学生的心灵,也促进了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
2.2创造诗意的家庭环境
学生的课外时间大部分在家庭中度过,家庭对学生的诵读习惯的养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阅对所在学校290名同学做过问卷调查,70%的同学家长会陪孩子阅读或诵读诗词,这为创造诵读的家庭环境提供了条件。教师可以定期为学生推荐一些诵读的诗文,要求家长陪同孩子一些阅读,还可以为孩子做一些讲解。《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些篇章都值得作为父母的人用心学习,同自己的孩子一起成长,则父子亲、通古今。小阅在该课题的研究中构建了经典诵读的专题网站,在该网站有丰富的音频、视频资源,家长可以为运用这些学习资源,增加学习的乐趣,让孩子知书达理,加强家庭的凝聚力。
2.3创设诗意的生活环境
读诗文,旨在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我国的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三字经》“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这些篇章都教育学生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尊敬兄长,爱护幼小,这些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指导学生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在古诗文的学习中促进学生的成长,在成长中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以活动为契机,创造展示平台
对学生的诵读能力的培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内,而应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小阅做过问卷调查,290名同学中,85%的同学希望学校或班级开展诗词诵读展示活动。小阅所在的班级经常开展一些诗词朗诵、古诗学唱、古诗文故事表演等小型的班内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并及时地对一些表现好、进步大的同学提出表扬。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让学生积累了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也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更加轻松。
小阅所在的学校在每年的十一国庆节都要举行诗歌朗诵比赛。这样大型的活动对全校学生诵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契机,也是展示全校同学诵读能力的平台。学生和教师积极性都很高,认真筛选参赛诗文,刻苦排练、或配乐、或表演,学生的诵读热情和水平都达到新的高度,家长的参与度也很高,准备服装,协助排练。
一次大型的展示活动,展示了学生的诵读水平,也释放着学生的满腔热情。经典诵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而大型的展示活动又促进了孩子们的学习,如此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和循环。实践证明,开展丰富多彩的诗词诵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诵读经典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在十多年的追踪调查中也发现,诗词诵读对学生的语言习惯,词句积累,写作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成效。
2小学语文诗词朗读方法一
1、根据曲调,由声入境
吟诵区别于朗诵的主要之处就在于:吟诵是有曲调的。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第一步就应该明确吟诵的曲调。教师在教学时先要作吟诵示范,一句一句的地交给学生带基本调子的吟诵,直到学生能够独立吟出模仿的调子来。这样一来,先是第一时间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通过声音的感染力,把学生带入了古诗词的意境中去。
吟诵虽有曲调,但不同于唱歌,因为吟诵的曲调是不固定的。也就是说,同一首诗可以用不同的曲调来吟诵。现有传统吟诵、现代吟诵、自成曲调三种方式。
在学习吟诵的最初阶段,我们可以先模仿现有的吟诵曲调。在模仿的过程中,再渐渐感受其中的情感、发掘其中的规律:比如,回环往复——吟诵的曲调大都比较简单,每句都是同一个调,句句如此,回环往复;再比如,依字行腔——根据诗句中每个字的读音的高低起伏来拉长声腔,以此来形成简单的曲调。吟诵得多了,自然就会感受到其中的规律。
在学生基本掌握吟诵的曲调之后,应要引导学生通过声音走进作品的意境、走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老师应带领学生一起展开想象,一边吟诵,一边引导学生去想象诗词中所描绘的画面,去想象作者当年创作诗歌时的情景。音乐很容易左右人的情绪,当学生们用着或低回沉郁或高亢嘹亮的曲调吟诵时,作品所蕴含的感情会更深的镌刻在他们心中,让其感同身受。
2、字正腔圆,感受韵味
在小学阶段,要保证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还是要从基础抓起。先吟准字音、吐字清晰,做到所谓的“字正”,再通过拖音,使声腔饱满,做到所谓的“腔圆”,字正腔圆是对吟诵的基本要求,以此来感受诗歌的韵味。教学将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2.1 吟准音节,吐字清晰
小学阶段,对字词的掌握属于重点教学内容。在用吟诵教古诗时,教师以普通话吟诵为主,带领学生吟准字音,使学生通过吟诵,掌握整首诗的字词发音。
在吟准字音的基础上,还要做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圆。汉字的音节是优美的,能够准确清晰饱满地读出来,展现腔调的圆润,给人以美的感受。
2.2 运用腔音,感受韵味
中国古典诗词,除了节奏鲜明之外,还要押韵。押韵不仅使古诗词读起来整齐、好听,还可以使古诗词充满风韵。古诗词的韵味体现在韵尾发音时可以引起鼻腔和胸腔的共鸣,让人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在吟诵时,通过对韵尾拖腔的处理,可使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韵味、体会到诗人在创作时的情感,余音袅袅,回味无穷。
3、根据节奏,培养语感
在诗歌中,节奏能显示语言的顿挫。节奏的停顿、延长等能够表达不同的语义,语气的急剧、舒缓又能表达不同的感情。吟诵的“诵”字,本来就是指有节奏地读,可见在吟诵时必须掌握好节奏的规律。在吟诵时,把握住不同的节奏规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体会诗句的情感,也能逐渐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增强学生对诗句语言的感受力。
汉语的音节本身由于声母、韵母和声调的不同,就有长短、高低、轻重、急徐等不同的节奏;其次,古典诗词作为体现汉语节奏美的典型,也会因语义的群集、情感的波动等产生不一样的停顿,凸显出抑扬顿挫的节奏。因此,在教学生吟诵时,主要需掌握每个字词音节的节奏和每一句诗句停顿的节奏。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为平声调,“上、去、入”为仄声调。现代汉语则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小学阶段称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把古代汉语中的“入声”,归到了“去声”当中。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简言之,平声平缓而悠长,仄声猛烈而急促。这就是几位吟诵大家们所提出的“平长仄短”的规律。
4、通过吟诵,领悟诗意,体验情感
教育家叶圣陶曾对吟诵做出过以下要求:“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一遍一遍地读来入调,一遍一遍地体会亲切。自然达到熟练地境界。”当代著名语文教师陈琴也创建了“素读经典”教育法,指的是不追求投入理解,只是将其反复诵读,烂熟于心的读书方法。以上例子均证明在进行古诗词吟诵教学时,需要让学生反复地吟诵。
学生通过反复地吟诵,可以不断地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不断地加深对整首诗的理解,逐渐的感悟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还可加深对作者创作情境的体会。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地吟诵,自然可以达到领悟诗意、体验情感的效果。其一,吟诵的曲调就是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其二,音节的顿挫、节奏的铿锵,又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波动与变化;其三,腔音的运用,诗人在余音绕梁中体会诗歌的韵味,品味诗人的感情。
3小学语文诗词朗读方法二
一、深知背景,明确目的。
朗诵诗词前,应搞清诗词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了解了背景和目的后,会更加深刻的理解作品内容,朗诵时有利于唤起自己的激情,从而很好的表达诗人的意志和胸怀。
二、运用想象,大胆设计。
一首诗写情、写景、写人、写物,虽是各有特色,但都离不开形象,诗人往往在抒发感情时,用形象来表达自己要说的话。我们在进行诗词朗诵时,要运用形象思维,以“诗情画意”来丰富自己的想象,同时还要大胆的运用联想进行设计。更多诗词朗诵技巧可以到习古堂国学网学习。
三、节奏和谐,语言流畅。
节奏是语言的音乐性,及其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语音强弱、长短的现象,节奏的轻重缓急是随着人的情绪起伏和环境的变迁而变化的,诗词的节奏尤为明显。以古诗五言或七言绝句来说,如不掌握其节奏,朗诵后会给人以杂乱无章的感觉,要掌握好节奏,主要是处理好诗词词句的停顿及节拍。
4小学语文诗词朗读方法三
1、特定意境的营造
营造与所诵读诗词相应的特定意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所诵读作品的氛围,更能直觉地感性地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准确的第一印象。特定意境的营造往往具有暗示性、提示性,它是让学生直达作品核心的一种有效方法,用这种方法,运用于教学,有较好的效果。如《归去来兮辞》意境营造法,先奏出伴着鸟声水声、弥漫着田园气息的音乐作为背景,接着以“鸟鸣声婉转悦耳,音乐声悠扬动人。
这来自天籁般的声响,仿佛让人置身于美妙的让人忘掉一切的大自然的怀抱中……”导入以自然美抒情言志的话题,然后朗读回顾借自然美景来抒发心志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描写月光荷叶的段落,再串起同样有月光荷叶意象的王维的《山居秋瞑》,接着以《山居秋瞑》是一个世外桃源所在的问答引出陶渊明,由此走进陶渊明。接下来教学《归去来兮辞》中对自然美的诵读鉴赏,对所抒感情领悟变得更为顺理成章就得力于这意境的营造。而且这种营造特定氛围时,注意把单篇诗文放入同样写此景此情的大背景中的方法,可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刻的进行理解,感悟也就更深刻。
2、再现作品时辅助手段的运用
为了更好地表现作品,再现作者心灵,借助各种辅助手段,可以使作品的感染力更具震撼性、更具冲击力,从而更深的打动人心,让人难以忘怀。像我的《归去来兮辞》、《琵琶行》、《游褒禅山记》等诗词教学,都用相应的音乐配音,而且又以多媒体画面配合,再配以现场诵读,教师读、学生读,这音乐、画面、人声的组合具有更为强烈的表达效果。
3、诵读技巧的把握
①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要使诵读具有感染力,传达出自己的感受,传达出作品的神,关键的一点,是要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基调。就像你如果不了解白居易《琵琶行》中感伤的情感基调,就无法把离别之愁,琵琶声之悲,身世之悲,同病相怜之悲,触动自身坎坷之痛之悲,一层一层传达出来。如果你不了解李白《将进酒》那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于是满腔不合事宜借酒兴诗情,来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就不能表现那既豪放又感伤的复杂情怀。
②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了解诗词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揣摩人物的语言口吻,可以细致入微地传神地再现作品,达到更为动人的效果。如把握《诗经·卫风·氓》那女子的痴情、专一、勤劳、善良,被弃后的坚强、果断,把握《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的忠贞、专一、善良、倔强,焦仲卿的专一、善良而懦弱,可凭借富有个性的形象的使作品的警示力量更突出。
如若能体会《项脊轩志》中母亲那慈爱的关切:“儿寒乎?欲食乎?”;祖母那怜爱、赞美及殷切的期待:“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妻子传达小妹之语的天真中含好奇与顽皮:“闻姊家有阁子,且何为阁子也?”并把这些人物的性格、口气准确地表现出来,更能突出那言犹在、而母亲、祖母、妻子那人已去的那种刻骨的悲痛,更让人潸然而泪下。
③注意作品的风格特征
诗词作品因时代不同、人物不同,或同一人物的时期不同,其作品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或豪放,或婉约;或浪漫,或现实;或轻快明丽,或沉郁悲壮……诵读时注意对作品的风格加以仔细地体会,可更好地演绎作品,传达出作品的神韵。
4、处理好语言的声音表达
诗词诵读要有极强的感染力,还要处理好诵读的停顿、语速、重音及语气。
诗歌的诵读,节奏的停顿尤其重要,节奏停顿要注意连而不断,并且要注意为加强语气、阐明观点、表达感情作逻辑的停顿。语速的快慢安排要依情节发展与感情的表达灵活处理。一般情节紧张、情绪欢快昂扬时快,情节舒缓、情绪忧郁悲伤时慢。重音的处理,要结合句子找出规律,以更好地表情达意。如谓语动词、表性状程度的状语、表性状强调的定语、表结果或程度的补语、疑问代指示代词等要重读。至于语气语调,只要理解作品中祈使、陈述、疑问和感叹句的作用,灵活处理,一定会为诵读添彩。
5、诵读方式的选择
①范读 教师或学生的在教学起始时的诵读,它起抛砖引玉的作用,能架起作品与读者的心灵交流的桥梁。
②独诵 让学生进行个体表演,可展示学生的才华,体现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文化积累、生活经验、思想素养的二度创作的成果。
③男声齐诵、女声齐诵、男女声轮流诵、男女声合诵、独诵与合诵的结合 根据作品的特点,灵活的加以运用,可起到如同交响乐般的奇妙效果。
④诵读比赛 激发学生的诵读激情,补充课堂教学的阅读数量,拓展视野。
上一篇:小学语文朗读指导的方法
下一篇: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