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五课《五石之瓠》教案

来自 珠珠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0

教案也是艺术,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下面是由小阅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高二语文上册第五课《五石之瓠》教案,一起来看看吧!fK5阅下文库

fK5阅下文库

《五石之瓠》课文原文fK5阅下文库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fK5阅下文库

《五石之瓠》语文教案fK5阅下文库

教学目标fK5阅下文库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fK5阅下文库

思维发展与提升:善于汲取世俗经验论说道理的写作方法;鉴赏《庄子》借助寓言增强说理的趣味性的写作方法。fK5阅下文库

审美鉴赏与创造:对文中道家文化的审美鉴赏与创造。fK5阅下文库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理解并继承道家思想中的优秀之处。fK5阅下文库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fK5阅下文库

教学难点:掌握说理方法。fK5阅下文库

教学方法:研读法、探究法、讨论法。fK5阅下文库

教学要点:自主研读《五石之瓠》。fK5阅下文库

教学过程fK5阅下文库

一、引疑设问明庄子fK5阅下文库

1.作者介绍fK5阅下文库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曾做过宋国蒙地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相传,庄周自幼聪明好学,一生率性,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他生活贫困,以编草鞋为生,但淡泊名利,以清静修道为务,楚威王曾以厚礼请他担任相国,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fK5阅下文库

庄周的文章,想象奇特丰富,结构变化多端,善于运用寓言和比喻,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情致旷达,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给人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他的作品常对黑暗现实有所揭露和抨击,也有一些积极意义。fK5阅下文库

主要作品有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fK5阅下文库

庄子名言:fK5阅下文库

①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fK5阅下文库

②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fK5阅下文库

③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fK5阅下文库

④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响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fK5阅下文库

⑤不以物挫志之谓完。fK5阅下文库

⑥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fK5阅下文库

⑦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fK5阅下文库

2.题目解说fK5阅下文库

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fK5阅下文库

“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五石”是指数量。“瓠(hù)”是葫芦的一种。“五石之瓠”指可容五石的大葫芦。作者只是借“五石之瓠”来说明道理。fK5阅下文库

3.文学常识fK5阅下文库

《庄子》又名《南华经》,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章是庄子所写,“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fK5阅下文库

4.写作背景fK5阅下文库

庄周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孟子所说的“争地以战,杀 人盈野;争城以战,杀 人盈城”(《孟子离娄上》)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庄周对当时“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 议。“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使他无力改变现状一展抱负,但他心有不甘,所以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的自由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fK5阅下文库

二、字正腔圆诵文本fK5阅下文库

1.自由诵读,每人读两遍。fK5阅下文库

3.正音。fK5阅下文库

3.美读全文:两个同学上讲台演读,一人读惠子,读出疑问、惋惜的语气,一人读庄子,读出解惑、肯定的语气。fK5阅下文库

三、字斟句酌解文意fK5阅下文库

1.同桌合作,互相释疑,解释全文,fK5阅下文库

2.点两名同学上台展示,其中一人朗读后指出关键字词并解释,一人翻译。fK5阅下文库

3.问题:文章是怎样通过“大瓠”与“不龟手之药”之用的对话阐述“无用”和“有用”的观点的?fK5阅下文库

首先,惠子对庄子发起“大瓠无用而掊之”的诘问,庄子回以“不龟手之药”的故事作为启发。然后,庄子告诉惠子怎样“巧用”这个“五石之瓠”,建议他可以把这个大葫芦当作腰舟系在身上,用来浮游于江湖之上,这正是一种自由自在的“逍遥游”境界。由此可见,“无用”是“大瓠”的外在价值,而“有用是事物的内在价值,“无用”很可能有大用。从“逍遥游”的角度来说,人应该注重内在的生命价值和自我价值,巧用“无用之用”来实现自我价值。fK5阅下文库

4.主题归纳fK5阅下文库

选文利用寓言告诉我们,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要主动探寻规律,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事物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利用它。fK5阅下文库

四、探骊得珠赏技法fK5阅下文库

本文的说理方法:寓言说理,情感鲜明。fK5阅下文库

①借用寓言说理。fK5阅下文库

作者善于运用富有形象性的寓言,把自己的思想隐含其中,而且使情感更加深邃,寓意更加深刻。本文运用了“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深入浅出,含义更加丰富。fK5阅下文库

②鲜明的感情 色彩。fK5阅下文库

文中庄子的态度非常鲜明。如当惠子讲了“五石之瓠”的故事后,庄子说:“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一个“拙”字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他极不赞成惠子的说法。而在文末庄子又说“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则直接批判惠子,认为他为尘世所牵绊,为世俗所累。fK5阅下文库

五、你言我语谈收获fK5阅下文库

问题:对惠子和庄子的大瓠之争,应如何理解?fK5阅下文库

这里蕴含着对“有用”和“无用”的认识的问题。fK5阅下文库

庄子认为只要不凝滞于物,则大小皆为可用,这是有用。用必须超然物外,游于忘我之境。当然,是无用,无用无害,也无困苦,就可以逍遥自在、绝对自由了。因而无用是大用,这是庄子追求的理想境界。而惠子则基于对现实的识,自然局限于一般的理解而有所困惑。fK5阅下文库

《五石之瓠》知识点fK5阅下文库

(一)通假字fK5阅下文库

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通“皲”,使皮肤皲裂。fK5阅下文库

2、世世以并避織为事。通“纩”,指棉絮.fK5阅下文库

(二)词类活用。fK5阅下文库

1、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树,名作动,种植;实,使动,....实。fK5阅下文库

2、其坚不能自举也。坚,形作名,硬度。fK5阅下文库

3、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大,形作名,大的东西。fK5阅下文库

4、能不龟手一也。龟,使动,使……皲裂。fK5阅下文库

5、冬,与越人水战冬,名词作状语,在冬天。fK5阅下文库

(三)虚词的意义fK5阅下文库

1、以fK5阅下文库

以盛水浆介词,用来。fK5阅下文库

剖之以为瓢介词,把。fK5阅下文库

客得之,以说吴王介词,凭着。fK5阅下文库

2、为fK5阅下文库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介词,因为。fK5阅下文库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勐词,制作。fK5阅下文库

3、与fK5阅下文库

请与之动词,给。fK5阅下文库

与越人水战介词,和。fK5阅下文库

(四)难句翻译fK5阅下文库

(1)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避統,则所用之异也。fK5阅下文库

(这药物)能够防止手冻裂是一样的。有的人靠它得到封赏,有的人不能免除漂洗棉絮,就是使用它的方法不同.fK5阅下文库

(2)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fK5阅下文库

那么先生还是有浅陋的、遭蒙蔽的见识啊!fK5阅下文库

(五)句式判断。fK5阅下文库

1、请买其方百金。fK5阅下文库

状语后置:请(以)百金买其方fK5阅下文库

2、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fK5阅下文库

省略句:能不龟手(是)一也,或以(之)封,非(瓠)不号然大也。fK5阅下文库

3、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fK5阅下文库

定语后置:宋有善为不龟手之药之人。fK5阅下文库

(六)《五石之瓠》的寓言体现了庄子的什么观点?fK5阅下文库

文章用庄子和惠子的对话引出论题:如何对待“大葫芦”。惠子认为大葫芦大而无用。庄子不认同,于是就讲了“不龟手之药”的故事来回应这个问题。fK5阅下文库

惠子认为大葫芦“大而无用”,庄子以之比宋人,批评惠子认识固陋。惠子和宋人都是受到自己眼光的限制,不能充分认识事物的价值,这两个故事相通的道理是:转换看待事物的角度,才能充分认识到事物的价值。fK5阅下文库

不过,我们还需注意,吴王之客的眼光再高,也只是用它来带兵打仗,最后获得裂地封赏,并没有摆脱对事物的功利价值的依赖。庄子“浮乎江湖”的想象,则超越功利价值的认识,显然和吴王之客是有高下境界之分的。fK5阅下文库

在《五石之瓠》这则寓言中,庄子运用的是“故事”中蕴含的方法 论,通过如何处置“五石之瓠”,说明“无用之用”才是“大用”的哲学思想。fK5阅下文库

fK5阅下文库

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第五课《五石之瓠》教案相关文章:fK5阅下文库

★ 一等奖公开课教学实录5篇fK5阅下文库

★ 小学语文朗诵教学设计6篇fK5阅下文库

★ 高中作文优秀教案fK5阅下文库

★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教案fK5阅下文库

★ 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图5篇fK5阅下文库

★ 新学期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文fK5阅下文库

★ 名师写字课教学实录5篇fK5阅下文库

★ 12.13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教案五篇fK5阅下文库

★ 寻找2024最美教师先进感人事迹精选5篇fK5阅下文库

★ 对于备课检查的评语fK5阅下文库

热门标签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

直接下载
单次下载
0.5元/次
支付宝支付
免费下载
公众号:土木建设复制
复制微信公众,搜索即可关注!
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验证码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支付
金额:
常见问题

请登录之后再下载!

下载中心

您的账号注册成功!密码为:123456,当前为默认信息,请及时修改

下载文件立即修改

帮助中心

如何获取自己的订单号?

打开微信,找到微信支付,找到自己的订单,就能看到自己的交易订单号了。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