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教案范文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小阅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化学教学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化学教学教案范文【篇1】
学 教 学 案
课题名称: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重点、难点:
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3.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教学过程(91aixue.c):
[创设情景] 在我们正式学习化学课前,请同学们谈谈你在生活中所感知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活动] 交流生活中对化学的感知。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提出问题] 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学生学习] 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
[学生活动] 设想来到与世隔绝的荒岛,没有了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二、观察化学变化
[阅读分析]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定义。
[活动天地] 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引导观察现象,认识仪器,准确地记录并记忆实验现象。部分环节由学生参与完成,活跃课堂气氛。
总结以下几点:
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3. 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4. 认识化学的两面性,了解绿色化学观。
三、化学变化的奥秘
阅读想象水的构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明确以下几点:
1.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2.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3.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了与原来物质组成或结构不同的新物质。
5.通过原子种类、元素种类、物质种类的数量比较,体验物质构成的丰富多彩。
[课堂小结]
本节重点是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课后作业]
1.记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2.完成P6交流共享。
3.记忆有关实验现象。
[课后记]
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活跃,教学效果好。
化学教学教案范文【篇2】
一、教学目的
1、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使学生掌握好教材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在上一学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任务
1、理科选修班完成选修(4)的教学任务,文科选修班完成选修(1)的教学任务。
2、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概念,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
3、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4、掌握电化学的基本原理。
三、 教学措施
1、尽快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 多做学生工作,要经常找学生谈心。
3、 改进教学方法,多采用讨论启发探究实验探讨等方法,活跃学生学习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4、 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基础 。
5、 多联系生活,如介绍一些实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燃料电池汽车,天然气汽车,高性能材料等提高学生的兴趣。
6 、加强落实学生的学习,全批全改,个别学生还可采取面批。
四、考试安排
考试时间
第一次阶段性考试 10月4日 (第六周)
期中考试 11月4日(第十周)
第二次阶段性考试12月4日(第十四周)
第三次阶段性考试1月2日 (第十八周)
期未考试2月4日(第二十三周)
五、教学进度
章节 课 时周次
第一章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2第1至2周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2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3
单元复习 3
第二章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2
3至8周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
第三节 化学平衡 8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2
单元复习 4
第三章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2
9至16周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4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6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4
实验 中和滴定1
单元复习 5
第四章第一节 原电池3
17至20周
第二节 化学电源2
第三节 电解池5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2
单元复习 4
机动521周
期末复习 22周
化学教学教案范文【篇3】
参加教学比赛能让一个教师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反思公开课教学,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都将是我今后教学中的宝贵财富。我有“三思”。一是“思得”,思考我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教学效果好,自我感觉较满意的环节。二是“思失”,思考我在教后感到缺憾,以期今后完善的环节。三是“思改”,希望通过有效的反思带来教学思维和方法的改进。通过本次比赛我有诸多>收获,也深深感到很多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收获:
一、通过准备赛教,促进我对教材有更深、更新的理解和体会,比如:《乙烯》一节在以前的教学中都是讲三课时,而新课标要求一课时解决,这在以前是不理解的,但本次比赛严格要求适应新课程改革,在准备阶段对教材进行了重新的认识与整合,重新理顺了教材的知识层次及各部分间的逻辑关系。比如:教材重点讲乙烯的目的是想举一例以及其他,我们只需在讲乙烯同时引导学生应用同系物、同系列理论类比迁移,给学生留下思维空间,才能让学生探究式学习。这样教师讲解时就只需把乙烯“三性”讲清楚,时间也就可以压缩了。而烯烃的命名、同分异构等内容也完全由烷烃的命名和同分异构等内容来引领。再比如:本节课概念多,而概念是学科思想的框架,那么讲解时就要分清主次,理顺逻辑关系,尽量分散讲解,以便学生理解,真正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概念。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重点剖析加成反应的概念,用课件恰到好处地演示乙烯与溴单质加成的微观过程,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及时练习巩固,让学生获得有效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成功体验,之后就给出了聚合反应的概念,因为这一概念比较好理解,在学生体会后再根据定义看乙烯聚合的课件,利用直观思维理解聚合反应。顺势分析乙烯这样的小分子结构上的特点,再与加成反应嫁接起来,这样加聚反应这一难点得以突破。而且本次比赛过程中还有意外的收获:“生产”出了自己的教学产品,运用有趣的语言给学生总结出加聚反应的书写规律,不但好用而且与学生分享了教与学的快乐。
二、关注学生联系生活
在教材处理的过程中其实已经关注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尽量体会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障碍,所以在学生做练习时不失时机的给于点拨,如:加成反应时断键在先,
结合在后,加聚反应书写时空出左右空间等。而且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写、动眼看、动情读、动口改、动耳听、动脑思,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整堂课很好的落实了师生对话(讲、问),生本对话(读书),及文本与生活对话(用途)。水到渠成,学以至用。
三、抓住载体德育渗透
本次比赛,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了教材的德育点,以教材为德育载体,进行了环保教育、可持续发展及一分为二、普遍性寓于特殊性、量变引起质变等哲学思想的渗透。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启迪。
四、不足
1、本次课学生不熟悉,尽管一再调动,师生关系仍不是那么自然和亲近,课堂上问学生有没有问题时,学生不能敞开心扉,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师生间没能彰显“心有灵犀”的默契。
2、时间关系,学生练习做的少,没出现讨论问题的最高潮,结尾也比较仓促。
化学教学教案范文【篇4】
一、教学目的:
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结构及用途
2.掌握钠的化学性质、存在和保存方法
3.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存在、保存和用途的思维方法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化学美
二、教学重点:
钠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用品
学生实验用品:钠、酚酞、小刀、镊子、滤纸、烧杯、玻片、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等
教师演示用品:钠、酚酞、玻璃钠柱、锥形瓶、漏斗、导管(带尖嘴)、大头针、小灯泡、导线、电源、电极等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引言]在人类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有一类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的活泼金属,由于它们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可溶于水的强碱,因此,又将它们统称为碱金属。
[板书]第二章碱金属
[设问]碱金属的家庭成员都有哪些呢?(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后回答,并写出其元素符号)
[过渡]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碱金属中具有代表性的金属——钠。
[板书]第一节钠
[学生实验]请用镊子从你们桌上的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液体(注意:不可用手接触),放在玻片上,用小刀切割,并仔细观察新切面的颜色(把切下的一小块钠留在玻片上)。
[设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钠的哪些性质?(钠的新切面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能用刀切,说明钠的硬度小)
[板书]一、钠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硬度熔点密度导电性
[展示]用玻管截取的钠的样品。
[演示]钠的导电性实验。把电极两端插入瓶里的金属钠中,接通电源,可以发现串联在线路上的灯泡发亮,提起电极,灯泡熄灭。(说明钠的导电性很强)
[学生实验]观察留在玻片上钠新切面颜色的变化(钠表面变暗,失去光泽。)
[设问]为什么在密封的玻管内的钠能保持光亮的银白色,而我们刚才切割的钠却不能呢?(玻管隔绝空气,刚切割的钠却与空气充分接触,说明钠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了反应)
[板书]二、钠的化学性质
1.钠与氧气等非金属反应
[讲解]Na在常温下可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Na2O,纯净的Na2O是一种白色粉末
[教师]请大家写出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4Na+O2====2Na2O(白色固体)
[思考]一块钠如久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哪些变化?
[教师]下面我们改变钠与氧气的反应条件,观察现象是否同上。
[学生实验]切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液体,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请一个同学描述所看到的现象,其他同学补充](钠首先融化成球状,然后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
[现象分析]钠融化成球状说明什么?(钠的熔点低)生成淡黄色固体说明在加热时钠与氧气生成了一种与氧化钠不同的物质,这种物质是过氧化钠(Na2O2)。
2Na+O2=△===Na2O2(淡黄色固体)
[思考]根据Na与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条件,分析比较Na2O与Na2O2的稳定性。
[结论]Na2O2比Na2O稳定。
[讲解]钠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现象,生成了不同的产物。
[设问]钠除了能和前面所述的非金属单质O2反应外,还能和哪些非金属单质反应?
(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Na与Cl2的反应)
[讲解]另外,钠还可以和硫单质反应,甚至发生爆炸,生成Na2S。
[过渡]钠在空气里很容易燃烧,如果钠着火,能否用水来灭火?
[实验]向你们桌上盛水的小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然后投入切下的一小块钠(注意钠块只要绿豆大小,不要用手接触金属钠),并盖上表面皿,观察发生的现象(浮、熔、游、红)。
[教师]请大家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讨论以下问题:
[投影]1.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2.钠为什么会熔化成一个小球?
3.小球为什么会在水面上游动?
4.滴入酚酞后溶液为什么会变色?
5.保存钠的无色液体是否是水?
[学生讨论及回答]
[教师]通过以上实验及讨论结果,请大家归纳出钠的性质。
[板书]2.钠与水反应
[讲解]由Na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可使酚酞变红可知,Na与H2O反应生成了碱,那么,反应生成的气体又是什么呢?
[演示实验]在锥形瓶中装满水和带有大头针、漏斗和导管的胶塞做Na与水反应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
[教师]由实验现象可知,钠与水反应还生成了H2。
[板书]2Na+2H2O====2NaOH+H2↑
[投影讨论]1.根据以上实验讨论及分析,你觉得钠的化学活性怎样?并与初中所学金属活动顺序表相比照。
2.分析上面各反应中,Na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能否从原子结构方面来说明?
[结论]1.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与金属活动顺序表相一致。
2.钠在上述反应中,化合价均由0价变为+1价,这是由于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之故,因此,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具有还原性,是一种强还原剂。:
[设问]通过对钠的性质的讨论,并参阅课本有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投影]1.钠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态存在?为什么?主要存在于哪些物质中?
2.怎样保存金属钠?为什么要这样保存?
3.钠有哪些用途?
[板书]二、钠的存在及用途
[学生回答,投影并板书]1.钠在自然界以化合态存在,主要存在于NaCl、Na2SO4等物质中,由于钠的性质活泼,所以须密闭保存,少量钠保存在煤油中。
2.钠的用途
a.制过氧化物
b.Na—K合金用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c.制稀有金属如Ti、Ta、Ni等
d.制高压钠灯
[小结]钠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有着广泛的用途。
[布置作业]1.钠能否和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说出理由。
2.钠着火以后能否用水来灭火?
3.试分析钠在空气中久置所发生的变化及现象。
化学教学教案范文【篇5】
一. 教学内容:有机物专题
二. 教学目标:
有机反应类型及特征
重点:有机物间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
说明:
1、取代反应是指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其产物一般为两种物质,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有:烷烃、苯及其同系物、卤代烃、醇、羧酸和酯等,有时在题目中也会出现一些反应,符合取代反应的特征,也应归纳为取代反应。
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结合生成新的物质的反应,能发生加成反应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碳氧双键等,可以加成的物质有:H2、X2、HX、H2O和HCN等,极性分子和不对称烯烃发生加成反应时,应遵循马氏规则,即带负电荷部分总是加在含氢较少的碳原子上。在信息题中,往往还考虑醛与醛之间的加成反应生成羟醛类物质。
3、消去反应:有机物分子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物质(如:HX、H2O等)生成不饱和双键或叁键,如卤代烃和醇。
4、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有机物反应中,有机物加氧去氢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有机物加氢去氧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如:有机物的燃烧;烯、炔等含双键、叁键等不饱和键的物质被酸性KMnO4等强氧化剂氧化;烯烃、醇、醛的催化氧化、烷烃的催化氧化生成酸等.都属于有机物的氧化反应.而含有不饱和键的有机物与氢气的加成反应都可以看成是还原反应.
5、聚合反应:聚合反应也可以分为两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小分子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生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按照其反应特征及产物类型可分为: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加聚反应: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化合物通过加成反应互相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其产物中只有高聚物,无其他小分子物质,但生成的高聚物由于n值不同,所以一般为混合物,加聚反应的单体一般为烯烃、炔烃(二烯烃)、醛等含有不饱和双键或叁键的物质.缩聚反应是单体间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还生成小分子物质,这种反应的特点是生成的链节的组成与单体的组成略有不同,常见的缩聚反应有:生成聚酯的酯缩聚、生成蛋白质的肽缩聚、酚醛缩聚等.
6、显色反应:某些有机物跟某些试剂作用而产生特征颜色,如:苯酚遇三氯化铁溶液显紫色;淀粉与碘显蓝色;某些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等.
7、裂化:多碳原子的烷烃在高温或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把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成相对分子质量小,沸点低的烃,从而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
(三)有机合成路线的推导:
一般有三种:一是“直推法”;二是“反推法”;三是“直推法”和“逆推法”相结合的。比较常用的是“逆推法”。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各种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官能团的引入与消去。醛基还原(也可称为与氢气加成)可得到醇羟基,醇羟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可生成烯烃,烯烃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则形成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反应类型有:加成(还原)、消去、加聚等反应类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判断,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因此,在解题时要围绕结构不同加以分析。(1)问中1 mol甲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mol H2,说明有两个羟基(醇羟基或羧酸羟基),又因为甲还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故,原结构中含有一个醇羟基和一个羧酸羟基,则结构简式为:CH2(OH)CH2COOH;若甲能发生银镜反应,则说明甲中含有醛基,则其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
(2)乙分子中所有同类原子的化学环境相同,且不与金属Na反应,说明乙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都是等效的,且没有羟基的存在。具有对称性。故结构为:
(3)丙分子中碳与氧分别有两种化学环境,氢的化学环境相同,说明氢原子呈对称结构,而碳和氧原子则有两种排列方式,三个氧原子有两种排列方式,则必有一种是C=O双键,另一种为碳氧单键。由此可得结构为:<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这种材料可采用如下图所示的合成路线
(1)①该同分异构体的苯环上相邻的三个碳原子上都连有取代基。
②该同分异构体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
答案:
【模拟】
1、有机物 的正确命名为 ( )
A、2-乙基-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B、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C、3,3,4-三甲基己烷 D、2,3,3-三甲基己烷
2、下列各选项中两种粒子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 )
A、羟甲基(-CH2OH)和甲氧基(CH3O-)B、亚硝酸(HNO2)和亚硝酸根(NO 5、应用纳米新材料能给人民币进行杀菌、消毒。我国纳米专家王雪平发明的“WXP复合纳米材料”的主要化学成份是氨基二氯代戊二醛的含硅衍,它能保持长期杀菌作用。有鉴于此,35位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一份议案,要求加快将此新技术应用到人民币制造中去。若戊二醛是直链的,请你根据所学的推断沸点不同的氨基二氯代戊二醛的同分异构体可能有 ( )
A、4种 B、5 种 C、6种 D、8种
6、有机物A和B,只由C、H、O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相同物质的量的A和B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相等,下列对A、B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A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 B、A与B的分子组成相差n个“CH2”
C、A与B的分子组成相差n个“CO2” D、A与B的分子组成相差n个“H2O”
7、在由5种基团-CH3、-OH、-CHO、-C6H5、-COOH两两组成的物质中,能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有 ( )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8、按反应特征与产物的结构关系,有机反应大致可分为: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成反应三种,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
A、C6H5CH2Cl NaCN ?D→ C6H5CH2CN NaCl
B、C6H5Li CO2 ?D→ C6H5COOLi
C、CH3CH2CHO+HCN ?D&rarr 高中地理; CH3CH2CH(CN)OH
D、CH3COOH C2H5OH ?D→ CH3COOC2H5+H2O
9、环丙烷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而环己烷因碳原子在空间排列方式不同,有两种空间异构体(如图)a为船式,b为椅式的结构,当环己烷的不同碳原子上连有两个重氢(D)原子时,包括重氢在六个碳环上位置不同与空间异构在内的异构体共有( )
或NaOH的最大量分别是( )
A、6mol;1mol B、5mol;1mol
C、6mol;2mol D、5mol;2mol
11、据最近的美国《农业研究》杂志报道,美国的科学家发现半胱氨酸能增强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力,对控制艾滋病毒的蔓延有奇效。已知半胱氨酸的结构简式为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半胱氨酸,属于a-氨基酸
B、半胱氨酸是一种两性物质
C、两分子半胱氨酸,脱水形成的二肽结构简式为:
D、HS?D ?D ?D 可与NaOH溶液反应放出一种碱性气体
12、己烯雌酚是一种激素类药物,结构如下。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它易溶于有机溶剂
B、可与NaOH和NaHCO3发生反应
C、1mol该有机物可以与5mol Br2发生反应
D、该有机物分子中,一定有14个碳原子共平面
13、我国科学者合成了许多结构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如叶绿素、血红素、维生素B12等。叶绿素的结构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叶绿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在一定条件下,叶绿素能发生加成、水解、酯化等反应
C、叶绿素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D、叶绿素分子中含有两种类型的双键
14、将 和请你评价若用上述方法制取乙醛存在哪些不足(写出两点)。
II、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粗黑线表示乳胶管。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甲装置常常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 。
(2)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乙中的镀银铜丝,约1分钟后鼓入空气,此时铜丝即呈红热状态。若把酒精灯撤走,控制一定的鼓气速度,铜丝能长时间保持红热直到实验结束。
①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控制鼓气速度的方法是 ,若鼓气速度过快则会 ,若鼓气速度过慢则会 。
(3)若试管丁中用水吸收产物,则要在导管乙、丙之间接上戊装置,其连接方法是(填戊装置中导管代号):乙接 、_______接丙;若产物不用水吸收而是直接冷却,应将试管丁浸在 _____ 中。
16、在有机物分子中,若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该碳原子称为不对称碳原子(或手性碳原子),以__C表示。具有手性碳原子的有机物具有光学活性。
(1)下列分子中,没有光学活性的是 ,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的是 。
A、乳酸 ?DCHOH?D ?DCHOH?DCHOH?D ?DCHO
D、核糖 ,它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多羟基醛,且分子中只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异构体有数种,请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并标出手性碳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已知:①R?D ?D
②苯环上原有的取代基对新导入的取代基进入苯环的位置有显著影响。
以下是用苯作原料制备一系列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
(1)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苯→①→②”省略了反应条件,请写出①、②物质的结构简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在苯环上的二氯代物有 种同分异构体。
(4)有机物 的所有原子 (填“是”或“不是”)在同一平面上。
18、在烃的分子结构中,若每减少2个氢原子,则相当于碳碳间增加一对共用电子对。
试回答:
(1)分子式为CnH2n 2的烃分子中碳碳间共有电子对数为 _。
(2)分子式为CnH2n-6的烃分子中碳碳间共用电子对数为 ___ __。
(3)Cx可看做是烃减氢后的产物,若某物质分子中碳碳间的共用电子对数为160,则符合该条件的碳单质的分子式为 ;符合该条件的单烯烃的分子式为 。
(4)目前,化学家们已经找到十余种富勒烯家族的Cx,它们分子结构中都有由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构成的封闭的凸多面体,C60就是其中的一种富勒烯,其结构如图所示。第(3)小题中的Cx也是其中一种富勒烯,则第(3)小题Cx结构中五边形和六边形的个数分别是____________和 。(提示:欧拉定理:顶点数 面数-棱数=2)
19、软性隐形眼镜可由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超薄镜片,其合成路线可以是:
已知⑴ 2CH3CHO 2H2O
②控制甲中单位时间内的气泡数 带走过多热量,难以保证反应所需温度 反应放热太少,不能达到反应所需温度
(3) b a 冰水
16、
(1)B;C
(2)A、B、E
17、
(3)6 (4)不是
18、(1)碳成键电子数有4个,所有碳成键电子总数减去与氢成键的电子数,剩余的电子数为碳碳成键的电子数:
(2)同理可计算: ,C80;
又因单烯烃的通式为 ,
单烯烃的分子式为C160H320
(4)设五边形和六边形的个数分别为
解之得
19、
⑴CH2=CHCH3 (CH3)2C(OH)COOH
⑵氧化 消去
⑶CH2ClCH2Cl+2H2O HOCH2CH2OH CH2=C(CH3)COOH CH2=C(CH3)COOCH2CH2OH H2O
上一篇:高一化学教学教案
下一篇:高二化学教师教学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