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来自 莱德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八年级下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5篇JNY阅下文库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部分内容既有利于深入理解液体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又为进一步学习机械效率打好了基础。下面是小阅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JNY阅下文库

八年级下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1

JNY阅下文库

教学目标JNY阅下文库

一、知识与技能JNY阅下文库

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求浮力的大小;JNY阅下文库

2.尝试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浮力有关的物理现象。JNY阅下文库

二、过程与方法JNY阅下文库

1.经历科学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培养探究意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JNY阅下文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JNY阅下文库

1.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JNY阅下文库

2.通过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意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JNY阅下文库

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探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JNY阅下文库

实验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教学方法JNY阅下文库

观察、讨论、实验探究。 课时安排JNY阅下文库

1课时 教学准备JNY阅下文库

学生用的实验器材包括: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溢水杯、大烧杯、小桶、空饮料瓶、水等。JNY阅下文库

教学过程JNY阅下文库

一、复习导入新课JNY阅下文库

1、提问:(1)什么是浮力?(2)怎样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3)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JNY阅下文库

2、直接提出浮力的大小究竟与哪个或是哪些物理量有怎样的定量关系?从而引出阿基米德这个科学家,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阿基米德原理》。JNY阅下文库

二、新课教学JNY阅下文库

1、阿基米德的灵感JNY阅下文库

(1)展示阿基米德鉴别王冠真假的故事和阿基米德的头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从故事中得到: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就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个等量关系。并猜想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与液体的密度有关。JNY阅下文库

(2)学生通过“想想做做”进一步验证“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他所受的浮力越大”这个猜想。JNY阅下文库

(3)对猜想进行推理得出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JNY阅下文库

2、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JNY阅下文库

(2)教师出示实验过程图片并介绍溢水杯和注意事项。 (3)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4)各小组进行数据展示。JNY阅下文库

(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JNY阅下文库

3、阿基米德原理JNY阅下文库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数学表达式:F浮=G排液=ρ液·g·V排。JNY阅下文库

(3)适用范围:液体和气体(F浮= G排= ρ气 gV排)JNY阅下文库

4、例题:有一重7N的铁球,当它浸没在水中时受的浮力多大?(g=10N/Kg)JNY阅下文库

三、课堂练习:JNY阅下文库

1、比较下列物体受的浮力JNY阅下文库

(1)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的体积相等,哪个受到的浮力大?JNY阅下文库

(2)如图所示,A、B两个金属块的体积相等,哪个受到的浮力大?JNY阅下文库

2、传说有一天,阿基米德跨进盛满水的浴缸时,看见浴缸里的水向外溢,澡盆的水溢出给了阿基米德启发,由此他鉴别出了国王的王冠是否由纯金所制。若阿基米德坐进去后排开400牛的水,则他受到的浮力为JNY阅下文库

N。JNY阅下文库

3、2024年7月,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体积约为50m3的潜水器蛟龙号,顺利完成5000米级海底试验主要任务,求那时蛟龙号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 g=10 N/kgJNY阅下文库

ρ海水=1×103kg/m3)JNY阅下文库

四、谈谈收获:JNY阅下文库

五、课后作业:课本56页JNY阅下文库

3、4题JNY阅下文库

六、板书设计JNY阅下文库

第2节JNY阅下文库

阿基米德原理 求浮力的方法JNY阅下文库

(1)称量法:F浮=G物-F示JNY阅下文库

(2)阿基米德原理法: F浮=G排液=ρ液·g·V排 教学反思:JNY阅下文库

八年级下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2

JNY阅下文库

一. 教学设计思路:JNY阅下文库

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理论,第二课时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第一课时中分析结论的数据是选择绩优学案练习册中的习题,据此引导学生掌握这节课中的重点阿基米德原理。因为本节课的实验需要采集数据,如若先做实验,学生实验中不注重细节,采集了错的数据,就很难推理出正确的结论,首因效应的影响不得不得到关注。所以改进措施是直接借用正确数据分析结论,然后做实验,另外,学生在明白了结论的基础上做实验时,自己就会注意细节。如先测量小桶的重力呢还是先测量桶与排出液体的总重,然后倒出其中液体再测量小桶的重力呢?学生自己就会思考到桶上会留有残余液体,排出液体的重力将会减少。实验最终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学生可以自己判断。失败的话,建议他们重新做实验,自己找问题。JNY阅下文库

本节课中的实验如果直接用手提弹簧测力计,手容易晃动,影响实验效果,所以改进成在铁架台上固定弹簧测力计,升降台升降液体,从而达到物体稳定浸入液体中,方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第一课时中数据仅有一组,可以提问:一个实验的普遍结论,仅做一次实验能不能得出?介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物理学实验的基础,会自己判断出,不行。一个普遍结论的得出,至少要做三次实验,然后分析,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进一步提问:实验如何做三次,也就是说三次实验中是在改变什么物理量呢,改变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根据本校学情,学生对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一知识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复习旧知中的图片展示。JNY阅下文库

二. 学情及教材分析JNY阅下文库

学情分析:八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感性认识丰富,记忆能力良好,理性认识、逻辑思维能力初步形成,但仍需直观事物进一步引导。我们班学生理解能力弱,学习自主性较差,布置作业才做,不布置不做,依赖性强,讲的学,不讲的不学,JNY阅下文库

1 学习兴趣不浓厚。JNY阅下文库

教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规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上节课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已经使学生明白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的定性关系。本节是对上节课探究结果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是《浮力》本章教学内容的核心。JNY阅下文库

三.教学目标JNY阅下文库

1. 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实验过程。 2.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数学表达公式。 3. 能利用公式:F浮G排m排g液V排gJNY阅下文库

四.重点难点JNY阅下文库

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推导。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JNY阅下文库

五.教法JNY阅下文库

讲授法、实验法JNY阅下文库

六.学法JNY阅下文库

观察法、练习法JNY阅下文库

七.教具JNY阅下文库

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升降台、物体、溢水杯、小桶、适量水JNY阅下文库

八.教学过程JNY阅下文库

复习旧知:JNY阅下文库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JNY阅下文库

学生回答:2个因素 ①液体的密度;②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JNY阅下文库

2 图片展示:JNY阅下文库

若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为V,那么小桶中溢出的液体的体积为 V 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JNY阅下文库

也就是说: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①液体的密度、②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JNY阅下文库

引入新知:JNY阅下文库

想想:液体的密度与排开液体的体积的乘积为排开液体的质量。而我们知道排开液体的重力与排开液体的质量成正比,因而我们可推想: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是否有关?JNY阅下文库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学习我们本节课:阿基米德原理JNY阅下文库

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即对浮力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进行比较,实验中想办法得出浮力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这两个物理量) 设计实验方案:JNY阅下文库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所受浮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先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再读出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示数F示,两者之差就是浮力的大小(视重法:F浮GF示)。JNY阅下文库

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可以用溢水杯和测力计测出:溢水杯中盛满液体,再把物体浸在液体中,让溢出的液体流入一个小桶中,小桶中的液体就是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用测力计测出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JNY阅下文库

3 实验器材:JNY阅下文库

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升降台、物体、溢水杯、小桶、适量水JNY阅下文库

实验步骤:JNY阅下文库

1.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物体所受的重力(数据记录在表格中)。JNY阅下文库

2. 把被测物体的一部分浸在溢水杯中,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同时,用小桶收集物体排开的水。JNY阅下文库

3. 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水所受的总重力G总(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 改变被测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进行JNY阅下文库

2、3次实验JNY阅下文库

4 采集数据:JNY阅下文库

注: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每组4-5人,每组中有一个或两个物理相对优秀的学生(组长),对本组实验进行指导,实验中相关简单的操作由本组的后进生完成,如,此实验中有弹簧测力计读数的相关操作,后进生读数,但是组长需同时监督是否正确,避免数据记录错误而影响整个实验的成功。JNY阅下文库

分析数据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表达式:F浮G排m排g液V排g 课后练习(练习使用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达公式):JNY阅下文库

5 板书:JNY阅下文库

九. 教学反思JNY阅下文库

一次好的旧知识铺垫对学生是否理解新知识非常重要,它会影响到整节课中的听课状态,乃至整节课能否听懂。一个恰到好处的提问,能使全班同学个个都处于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参与讨论问题的积极状态,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另外,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应该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在探究活动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适时的引导。让学生在感觉简单的同时又上一个新台阶,发现问题的同时又能及时的解决问题,互帮互助,感受合作的重要性。从用词的准确性(例如:体积、排开液体的体积)充分感悟科学的严谨性。JNY阅下文库

八年级下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3

JNY阅下文库

(一)教学要求:JNY阅下文库

1.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JNY阅下文库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JNY阅下文库

3.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JNY阅下文库

(二)教具:JNY阅下文库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溢水杯、烧杯、水、小桶、弹簧秤、细线、石块。JNY阅下文库

(三)教学过程JNY阅下文库

一、复习提问:JNY阅下文库

1.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JNY阅下文库

2.如何用弹簧秤测出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浮力的大小。要求学生说出方法,并进行实验,说出结果。JNY阅下文库

3.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是什么?JNY阅下文库

二、进行新课JNY阅下文库

1.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浮力产生的原因。下面来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下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JNY阅下文库

2.阿基米德原理。JNY阅下文库

学生实验:实验1。JNY阅下文库

②按本节课文实验1的说明,参照图12-6进行实验。用溢水杯替代“作溢水杯用的烧杯”。教师简介实验步骤。说明注意事项:用细线把石块拴牢。石块浸没在溢水杯中,不要使石块触及杯底或杯壁。接水的小桶要干净,不要有水。JNY阅下文库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NY阅下文库

④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JNY阅下文库

⑤总结:JNY阅下文库

由几个实验小组汇报实验记录和结果。JNY阅下文库

总结得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相等。JNY阅下文库

3.学生实验本节课文中的实验2。JNY阅下文库

①明确实验目的:浮在水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有什么关系?JNY阅下文库

②实验步骤按课本图12-7进行JNY阅下文库

③将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并写出结论。(出示课前写好的小黑板)JNY阅下文库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NY阅下文库

④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JNY阅下文库

⑤总结:JNY阅下文库

几个实验小组分别汇报实验记录和结果。JNY阅下文库

教师总结得出:漂浮在水上的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JNY阅下文库

说明:实验表明,木块漂浮在其他液体表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也等于木块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JNY阅下文库

4.教师总结以上实验结论,并指出这是由2000多年前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JNY阅下文库

板书:“JNY阅下文库

二、阿基米德原理JNY阅下文库

1.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JNY阅下文库

教师说明:JNY阅下文库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数学表达式,即:F浮=G排液=ρ液·g·V排。JNY阅下文库

介绍各物理量及单位:并板书:“F浮=G排液=ρ液·g·V排”JNY阅下文库

指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强调物体全浸(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等于物体的体积,部分浸入液体时,V排小于物体的体积。JNY阅下文库

例1:如图12-3所示(教师板图),A、B两个金属块的体积相等,哪个受到的浮力大?JNY阅下文库

教师启发学生回答:JNY阅下文库

由于,F浮=G排液=ρ液·g·V排,A、B浸入同一容器中的液体,ρ液相同,但,VB排>VA排,所以FB浮>FA浮,B受到的浮力大。JNY阅下文库

例2:本节课本中的例题。JNY阅下文库

提醒学生注意:JNY阅下文库

(1)认真审题、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的物理量。JNY阅下文库

(2)确定使用的物理公式,理解公式中每个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在相同的物理量符号右下角写清角标,以示区分:JNY阅下文库

(3)解题过程要规范。JNY阅下文库

5.教师讲述: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体积是1米3的氢气球,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等于这个气球排开的空气受到的重力。JNY阅下文库

板书:“2.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JNY阅下文库

浸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气体受到的重力。”JNY阅下文库

三、小结本节重点知识: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计算浮力大小的公式。JNY阅下文库

四、布置作业:本节课文后的练习1~5各题JNY阅下文库

八年级下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4

JNY阅下文库

一、 教学设计思路JNY阅下文库

二期课改物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物理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逐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本节课是《阿基米德原理》这节内容的第2课时,希望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经历《阿基米德原理》形成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猜测→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归纳结论。JNY阅下文库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多维的,就知识和技能包括理解阿基米德原理,重点放在探究过程;此外要求能够正确使用溢杯。过程和方法包括通过情景观察体验,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科学猜想的能力;通过交流讨论、实验设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同桌和小组的讨论,培养学生实验归纳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包括以学生自身体验,猜想的引入,激发学生分析研究物理问题的强烈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JNY阅下文库

为了很好落实上述的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对教材及学习活动卡的内容做了调整。教学的开展以阿基米德在浴缸中思考皇冠之谜的动画引入,让学生体验阿基米德浸入浴缸的模拟实验,根据手的感受和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测“浮力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多少有关”,继而进一步猜想“浮力大小可能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进行实验设计和验证。而如何让学生顺利提出猜想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课堂小实验和问题的设置起了关键性作用。JNY阅下文库

考虑到班级里学生的学力和个性的不同,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自我设计实验,因此在设计教学中先让全班讨论,请同学发言介绍、演示实验方案,其他同学补充、完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帮助部分学生清楚实验过程。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分两人一桌,八人一组,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向的探究,每一组都有不同的要求,分工合作。在各组活动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实验,可以相互交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实验结束后各小组请代表汇报他们的实验结论,全班交流,与其它各组分享,最后进行相应的总结。这样的设计在平等、轻松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也做了改变,不是一味地由老师判断谁对谁错,而是把“评价权”交给学生。从最初将他们提出的猜想都罗列在黑板上,适度的点拨,由学生判断确定最合理的猜想;之后的实验设计,也由学生来补充、完善;最后归纳实验结论,也由各小组共同完成。JNY阅下文库

二、 教学过程设计简述JNY阅下文库

“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设计由动画情景引入,阿基米德在浴缸中思考皇冠之谜;小实验,如右图在满水的烧杯中,将泡沫塑料块向下压;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体验到的感受,提出初步猜测“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水的多少有关”;通过设问,进一步提出猜测“浮力的大小可能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接着全班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测;最后分析归纳得出结论,阿基米德原理,并交流学习收获。JNY阅下文库

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过程中,我先后在三个班级进行教学实践。通过一次次的实践,一次次的反思,对最初的教学设计许多方面做了相应的修改。在第一次教学实践后,发现存在这样几个问题:JNY阅下文库

一是学生没能提出我所希望的猜想。有学生提出跟泡沫块浸入的深度有关;有提出跟烧杯中的水有关;也有提出跟泡沫块的体积有关等等,就是没能提出跟排开液体的多少有关。课后反思中,就教师的启发提问做了调整。第一次上课时问,(1)“你把物体慢慢浸入水中时,你有什么感受?观察到什么现象。”;(2)“你觉得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感觉第2个问题问得太快,学生不能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手上的感受与浮力联系起来进行猜想。于是在第二次上课时,我将问题细分了,并且将第1个问题中的“浸入”换成“按入”,(1)“请你把泡沫块慢慢按入水中,体验你手的感受,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看似不经意的换了一个词,但实际上是强调了手上的感觉,以及实验的现象,让学生方向明确。随后问(2)“请描述一下你手的感受。”“这说明了什么?”“手受到的力有什么变化?”“这又说明了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能很清楚的回答到“当泡沫块慢慢按入水中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在变大”。最后再问(3)“通过刚才的实验和同学的描述,你觉得浮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有关?”。在第三次上课时,又将最后一问改成“通过刚才实验中你的感受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觉得浮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有关?”在层层深入的问题后,学生顺利的提出了猜测。一个好的提问,能使全班学生个个都处于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参与讨论问题的积极状态,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一个不恰当的提问,会使学生思想分散、蒙头转向、无所适从、甚至打乱教学过程。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还要加强对课堂提问的设计。JNY阅下文库

二是在学生设计实验时没有头绪,不清楚需要测量比较哪些物理量,如何收集排开的水等,花了很多时间,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效率。要在有限的四十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内,进行自主探究并不是无向的,并且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教师更需要通过一定的提示,进行有方向的引导。这同样离不开恰当的设问。最初只有笼统的一句“请大家设计一个方案来证明你们的猜测”,这个问题指向不明,一下就把学生给问蒙了,学生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后来改为“用实验来验证刚才的猜测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测量浮力呢?”“如何收集排开的液体并测出排开液体的重力?”。在有序的三个问题后,学生踊跃回答,并上台来演示具体的操作,在有不足的地方时,其他同学跟着纠正,优化操作。在明确了实验方案后,在接下去的学生实验过程中,分成四组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验证,第一组:钩码浸没在水中;第二组:钩码浸没在浓盐水中;第三组:铝块或铜块浸没在水中;第四组:钩码部分浸在水中。 在学生交流汇报实验结果和归纳结论的安排上,我也做了修改。在前两次上课时,小组的位置是纵向的,相对距离较远,很难达到交流的目的。在第三次上课时,从新安排,将前后左右的四桌学生为一组,这样能够做到小组交流的目的,所选代表也能反映小组的实验结果。此外,板书的设计也做了改进。在第一次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紧张,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时没有在黑板上做记录,因此之后的实验归纳存在一定困难;在第二次课堂教学时,先将每一组的实验前提写在黑板上,然后在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时填写完整。第一组:浸没在水中的钩码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水的重力;第二组:浸没在浓盐水中的钩码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浓盐水的重力;第三组:浸没在水中的铝块或铜块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第四组:部分浸没在水中的钩码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每一组同学的实验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把第一组与第二组的实验结论综合起来,可以得出结论1:是浸没在液体中的钩码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力。结论1与第三组同学的结论归纳起来,可以得出结论2: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力。结论2与第四组同学的结论归纳起来,可以得出结论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力。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归纳得出“阿基米德原理”。JNY阅下文库

最后同学们在小结自己的收获的过程中,不仅是知识上的获得,更是能力上和精神上的收获。JNY阅下文库

三、磨课、改进的过程(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 成晓俊) 本节课教师的设计意图是希望学生通过对小实验的观察和体验,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使用工具搜集证据、处理数据解释问题、表达与交流实验结论等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探究过程中逐步落实三维目标。在试教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对教学设计的不断优化,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JNY阅下文库

图2 (a) (b) 图1 (a) (b)JNY阅下文库

在第一次试教中,教师让学生先模仿阿基米德做小实验[如图1(a)、(b)所示],然后设问“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希望学生能发现浮力有大小,提出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多少有关的猜测,并进一步提出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假设。做完实验后,学生提出了许多看法,如:浮力可能跟泡沫块浸入水的深度有关;可能跟烧杯中的水有关;可能跟泡沫块的面积有关„„等,还有一些看法并没有结合实验,如:浮力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等,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并没有按老师事先设计的方向发展。课后,通过教研员、执教教师和学校教研组的反思、讨论和交流,我们发现之所以学生的探究方向发生偏移,与教师创设的情景和问题的设计有关,一方面实验的设计没有将“排开的液体”凸现出来,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客观上是有差异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设计的问题也应该是有差异的。于是,我们重新设计了小实验[如图2(a)、(b)所示],让学生感受到浮力会增大的同时又看到了排开的水越来越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设问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请描述一下你手的感觉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2)“手受到的力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3)“结合刚才实验中你的感受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觉得浮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有关?”。在第二次试教中,学生非常顺利地进入到老师事先设计的方案中。这给了我们一个这样的启示,情景具有诱导功能——创设恰当的情景(问题情景)不但可以激发兴趣,引发问题、引导思考,同时也能诱导探究活动的方向。JNY阅下文库

在第一次试教中,我们还发现了这样几个问题:(1)虽然学生能够根据情景提出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多少有关的猜测,但很难进一步作出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假设;(2)如果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来验证假设,限于学生的能力,只有极个别小组能顺利完成,而大部分小组连实验方案都未弄清,只是模仿别的小组,动动手而已,这样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又无法使教学目标得到落实,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在我们又对原先的教学设计作了这样的处理:(1)在学生提出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多少有关的猜测后,由教师直接设问“那么浮力大小是否就等于排开液体的多少?”,通过对“多少”应该是指哪一个物理量的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作出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假设。(2)在实验前安排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方案,一方面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思维碰撞,可以逐步优化实验方案;另一方面也为一部分存在困难的学生理清思路、明确操作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改进方案确实起到了提高探究活动的效果和效率的作用。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应该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从有序到无序,探究活动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让学生一步进入较高的探究要求,就会使学生迷失方向。另外,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决不应该是一位旁观者,应该是参与者、学习者、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学生的探究应当是在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下进行。JNY阅下文库

在试教中,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让每一大组实验情况各不相同,而每个大组中的各小组的实验情况相同,想通过对小组交流和大组交流的形式,归纳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感悟“合作”的重要性,经历完全归纳的科学过程。但由于大组中各小组间的位置安排是纵向的,相对距离较远,使小组交流的目的很难实现,学生所归纳的结论只代表个人意见,无法感受合作的作用,也无法体会科学归纳是需要多次实验的。这样一个细小的环节就导致这部分设计的目标得不到落实,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细节决定成败”,在活动的设计中,应关注细节问题。JNY阅下文库

八年级下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5

JNY阅下文库

(一)教材:《物理通报》编初中物理第一册JNY阅下文库

(二)教学目标 (用小黑板展示)JNY阅下文库

1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和运用范围。JNY阅下文库

2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JNY阅下文库

3 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简单的浮力问题。JNY阅下文库

(三)教学过程JNY阅下文库

1 诊断性目标测试JNY阅下文库

1.1 什么叫浮力?它的方向朝哪?JNY阅下文库

学生: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作用。这种作用力叫浮力。它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JNY阅下文库

1.2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JNY阅下文库

学生: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压力比向下的压力大,这个上下的压力差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JNY阅下文库

2 新课教学JNY阅下文库

2.1 通过实验观察、提问、引入新课。JNY阅下文库

教师将一个瘪的空牙膏管放进一个盛水的容器里,则见它沉入水底(课前布置学生带一个空牙膏管和一只杯子,进行边教边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时教师提问:这个瘪的空牙膏壳为什么沉不下去呢?学生答:因为这个牙膏管比水重。JNY阅下文库

教师对于学生这样的回答,即不肯定也不否定。接着将瘪的牙膏管整成鼓状,再放进水里,鼓的牙膏管却浮于水面并未下沉(图1)。这时教师提问:为什么同一个牙膏管(其重力不变),瘪的就下沉,而鼓的就上浮呢?JNY阅下文库

学生面对这种“矛盾”的事实,思想活跃,开动脑筋寻找理由来进行解释。这时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有些学生想到:鼓的牙膏管体积变大了,它受到的浮力也变大了,所以上浮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牙膏管浮在水面时,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JNY阅下文库

学生答:受二个力作用,即重力和浮力。接着教师在空牙膏管中加一些细砂粒,并引导学生观察牙膏管将随着加进去的重物的增多而逐渐下沉。JNY阅下文库

这时教师问:一个浸在水中的物体,它受到的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让学生从上述一系列的事实中,通过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开始时,学生回答的不准确,不完整,再让同学们讨论补充,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水中的体积有关,浸入的体积越大,它受到的浮力越大。JNY阅下文库

2.2 根据实验、推理导出阿基米德原理。JNY阅下文库

通过上述实验、观察、分析、讨论,学生对浮力的大小有了初步认识,接着教师提出问题: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究竟有多大呢?让我们通过下面的两种方法去研究它。JNY阅下文库

①实验法导出阿基米德原理。JNY阅下文库

根据教科书(物理通报杂志社编北京出版社出版)118页,演示图2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溢水杯中盛水,使水面跟溢水杯管口相平,弹簧秤甲吊着铁块,弹簧秤乙吊着一个小容器,并使溢水杯中溢出的水能流入小容器中。JNY阅下文库

将铁块部分浸入水中,让学生观察、比较知道:弹簧秤甲减小的示数与弹簧秤乙增大的示数相等。再将铁块全部浸入水中,引导学生观察甲、乙弹簧秤示数的变化。发现甲弹簧秤示数减小的仍等于乙弹簧秤示数增加的。这时教师进行分析:甲弹簧秤示数减小的原因是因为铁块在水中受到浮力,浮力大小就是弹簧秤甲的示数减小数值,弹簧秤乙示数增加的原因就是因为溢水杯中流出的水使其重力增大。溢水杯溢出的水就是铁块在水中所排开的水。通过实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总是跟它排开水的重力相等。JNY阅下文库

然后提出把上述的铁块换成石块和铝块等其他物体,把溢水杯中的水换成煤油或盐水等其他液体,得出的结论仍相同。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得出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JNY阅下文库

上述通过实验法已导出了阿基米德原理,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教师对阿基米德原理又做了几点说明:a.物体在液体中,不论是部分浸入还是全部浸入,均受到浮力作用;b.浮力的大小和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相等;c.本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d.原理的教学表达式为JNY阅下文库

F浮=G排液JNY阅下文库

或 F浮=ρ液V排液gJNY阅下文库

或 F浮=ρ液V物浸gJNY阅下文库

②推理法导出阿基米德原理JNY阅下文库

为了使学生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达到熟练应用。教师又用了另外一种方法——推理法,导出了阿基米德原理。过程如下:JNY阅下文库

如图3所示,一圆柱体浸入某液体中,上下底面都为S,高为h,则其体积为V=Sh,设圆柱体上底面的压强为p0,则液体对上底面的压力p0S,液体对下底面的压强为:p0+ρ液gh,则下底面所受液体对它的压力为:p0S+ρ液ghS。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是由上下两底面的压力差产生的。即F浮=F下底-F上底,而F下的方向竖直向上,F上的方向竖直向下,且F下>F上。故浮力的方向与下底面所受压力的方向一致,竖直向上。浮力大小为JNY阅下文库

F浮=F下-F上=p下S-p上SJNY阅下文库

=p0S+ρ液ghS-p0S=ρ液gshJNY阅下文库

=ρ液V物浸g=ρ液V排液g=m排液gJNY阅下文库

=G排液JNY阅下文库

③例题:有一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完全浸入水中,它的上表面离水面10厘米,且与水面平行。计算正方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大小。JNY阅下文库

对上述例题教师采用了计算压力差和应用阿基米德原理两种方法讲解(过程略)。JNY阅下文库

3 巩固新课(略)JNY阅下文库

4 布置作业 (略)JNY阅下文库

(四)教学说明JNY阅下文库

这节课在引入新课时,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学生对牙膏皮的沉浮即感到迷惑,又觉得有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教师又用实验法、推理法两种不同的方法导出了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法直观、简明、易懂,推理法逻辑思维性强。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导出阿基米德原理,使学生认识由浅入深,由知道到理解,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接着教师又举了一个例子,用两种方法解答了它,使学生掌握了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起到了良好的效果。JNY阅下文库

JNY阅下文库

八年级下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相关文章:

JNY阅下文库

★ 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范文JNY阅下文库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案JNY阅下文库

★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模板JNY阅下文库

★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模板JNY阅下文库

★ 初中八年级物理优秀教案模板JNY阅下文库

★ 物理复习资料八年级下册2024JNY阅下文库

★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模板JNY阅下文库

★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JNY阅下文库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模板JNY阅下文库

★ 八年级下册物理重点复习资料归纳JNY阅下文库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