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领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一起看看九年级物理沪科版教案!欢迎查阅!
九年级物理沪科版教案1
教学目标
1. 经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领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 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3. 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
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器材准备
天平、量筒、烧杯、水、铁块、木块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播放有关大型飞机的图片,提出问题:
1.如果你是设计师,在设计制造飞机时,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材料?
你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
2.有同学说,“铁块比木块重”这句话对吗?
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物质即使体积相同,质量也
不一样,并由此引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猜想与假设
学生就“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提出自己的猜想。
可能猜想: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
质量与体积是不是成正比。
……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围绕要探究的的课题,可设置下列问题进行思考。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选择哪些测量工具?
(2)选取哪些物质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物质种类是多一些好,
还是少一些好?在选取研究对象上还有什么具体要求?
(3)实验步骤有哪些?记录数据的表格怎样设计?
对于以上问题,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同学交流,
明确实验的思路和做法,以保证下面实验的顺利进行。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分组实验,把同种物质的物块增加至3块,部分小组测量水和
酒精等液体。
4.分析与论证
实验结束后,把各组测得的数据汇总起来,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所有
同学,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可出示下面的讨论题:
根据你的实验数据分析:
(1)比较不同的铁块,它们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
不同的铁块有什么相同点?
(2)比较不同的木块,它们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
不同的木块有什么相同点?
(3)铁和木材这两种不同物质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通过讨论交流,最后明确:
物质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物质相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相同。
引导学生认识到:
质量跟体积的比值跟物质的种类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5.得出结论
物理学中为了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引入了密度。
(1)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上密度的定义,
思考比较:“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与“某种物质质量与体
积的比值”这两种说法的含义,明确二者表述的物理含义是一致的。
6.评估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评估。反思不足和疏漏,提出改进
措施。
(二)密度公式与密度单位
讨论:①由密度的概念怎样计算密度,能否用公式表示?
②怎样由密度的公式得出密度的单位?
(1)密度公式:
(2)密度单位:
根据密度公式,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则密度的单位由质量单位
除以体积单位组成,这是组成复合单位的方法。
最常用的密度单位有kg/m3和g/cm3。
示范密度单位换算:
,
小结
1. 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 密度单位的换算
3. 实验过程反思
练习设计
1.一定量的水结成冰,它的质量________,它的体积________,它的密
度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2.体积是0.5dm3的蜡块,质量是0.45kg,这种蜡块的密度是_____ kg/m3,
如果将蜡块切去3/4后,剩余蜡块的密度是______g/cm3.
3.为了研究物质的密度,某同学用两种不同的物质做实验,测得四组数据,
填在了下列表中:
实验次数 物体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cm-3
1 铝块1 54 20 2.7
2 铝块2 108 40 2.7
3 松木1 10 20 0.5
4 松木2 108 216 0.5
分析上表,可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A.同种物质构成的两个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B.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C.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是不同的
D.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是不同的
选择上述结论填入以下几个空格中:
⑴比较1、2(或3、4)两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
⑵比较1、3两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⑶比较2、4两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4.人们常说“黄金比铁重”,这句话若用科学语言表述,应当是( )
A.黄金的质量比铁的质量大 B.黄金的体积比铁的体积大
C.黄金的体积比铁的体积小 D.黄金的密度比铁的密度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C.铜的密度是8.9×103kg/m3 ,表示lm3铜的质量为8. 9×103kg
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
6.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线。由图
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7.为研究物质的某种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大小不同的干
松木块做实验,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1)请你在图提供的方格纸上,用图像形象地把两种物质的质量随
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
(2)通过对以上图像的分析,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要求写出两条)根据结论,可引入什么物理量?
九年级物理沪科版教案2
教学目标
1.设计并进行实验,测定液体、固体的密度;
2.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应用。
3.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查密度表进一步认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让学生经历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硬币密度的实验过程;
运用密度公式 及其变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题过程中,注意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的物理意义。
器材准备
天平、量筒、硬币、烧杯、水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出示实物,问:
1.猜一猜,这枚硬币是用什么金属制造的?怎样验证你们的猜想?
2.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
3.怎样知道这个不规则石块的体积?
4. 现有一大卷细铜丝,如果不拆开,你能测定出它的长度吗?
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学查密度表
查密度表,了解一些物质的密度,加深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的理解。
阅读密度表并思考:
(1)金、铜、铁、冰、水银、水、氩、氮的密度各是多少?
它们的物理意义各是什么?
(2)金与铜、冰与水、氩与氮相比较,哪种物质的密度大?
(3)从表格中,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二)测物质的密度
活动2 测硬币的密度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教材上列举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探究活动。
思考:
(1)根据密度公式 ,要测量硬币密度,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
(2)硬币的质量怎样测量?硬币的体积怎样测量?
(3)你还有其他设计方案吗?
(4)你在实验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减小误差?
(三)课题讨论
1.如何测液体(水)的密度
仿照上面的做法,写出测液体密度的方案,并思考怎样做误差小。
(1)原理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密度公式,确定要测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
(3)根据要测的物理量选择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__,
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要测的物理量确定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要测的物理量和计算的物理量(密度)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2.请你使用小刀、天平、刻度尺和细线测出土豆的密度。
3.如何测铅球的密度。
4.漂浮体、易吸水的物体等
(四)课本例题分析,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课前几个问题处理。
小结
1.测定固体、液体的密度
2.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3.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练习设计
1.一块冰化成水后 ( )
A.密度不变,质量变小 B.密度变大,质量不变
C.密度变小,质量不变 D.密度变小,质量变大
2. 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铝球、铁球和铜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铝球可能是实心的,而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B.铝球可能是空心的,而铁球和铜球是实心的
C.铜球可能是实心的,铁球和铝球也是实心的
D.铜球可能是空心的,铁球和铝球是实心的
3.一边长为2cm的正方体金属块,其质量为21.6g,。该金属块是由下表中
的某一金属物质组成,请你判断,组成该金属块的物质是 ( )
常温下一些金属的密度(×103kg/m3)
金 19.3 铝 2.7
银 10.5 铁 7.9
A.金
B.银
C.铝
D.铁
4.某施工工地购入横截面积为1cm2的钢筋7.9t,求这些钢筋的长度。
5.用天平和量筒可以测定矿石的密度。把矿石放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
盘中,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矿石的质量是________g;矿石放入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所
示。矿石的体积是________cm3,密度是________g/cm3。
6. 现有一只空瓶、水、待测液体、天平和砝码。欲测出这种液体的密度,
请你写出:
⑴主要实验步骤及所要测量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⑵待测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 。
7.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
的位置如图所示,矿石的质量是______g。
⑵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
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______cm3。
⑶矿石的密度是______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会引起密度的测量
值比真实值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其原因
九年级物理沪科版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
(2)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认识杠杆,会分析杠杆的几个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浮力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有两项:浮力问题与杠杆平衡问题。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置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 ? 你认为这可能吗?
阿基米德用来撬动地球的工具就是杠杆,也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杠杆
1、认识杠杆
要求学生观察书上图12-2-3:生活中的常见的杠杆。
要求学生举出其他生活中的杠杆。
进行讨论,找出图中杠杆的共同特征——都绕一固定点转动。
教师出示羊角锤,分析使用时有一固定点。
要求学生分析其余杠杆的固定点。
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
“硬杆”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的受力的杆状物体,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以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要求学生再举其他例子。
例如:用来拧螺母的扳手可以使我们轻易地将螺母拧紧或拧松。
订书机可以很方便地把纸装订在一起。
2、与杠杆有关的概念
首先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支点 ( O )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 ( F1 )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 ( F2 )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 ( L1 )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 ( L2 )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作力臂的步骤:( 1 )找准支点;( 2 )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 3 )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4 )标出力臂。
教师举杠杆撬球的例子分析五个概念。
画出杠杆撬球中的各种物理量。
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在分析支点时,我们可以假想杠杆发生转动,杠杆围绕哪一点转动,哪一点就是支点。如图所示,我们假设杠杆在动力作用下做逆时针转动,其中 O 点是不动的,所以 O 点就是支点。
力的作用线就是从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如图所示,动力的作用线是从 A 点起沿 F1 方向的直线。
从支点 O 向动力 F1 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动力臂L1 ,从支点O 向阻力F2 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阻力臂L2 了。画力臂实际上就是作一个点到一条线的垂线,只要把平面几何中作“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迁移过来,就不难解决力臂作法这一难点。
必须明确: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如图所示中,不能把 OA 和 OB 作为动力臂和阻力臂。
例题: 在黑板上画出各杠杆的示意图,画出它们的支点、动力和阻力。
如:铡刀、瓶盖起子、独轮车、铁锹等。
由4名学生分别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巡回指导,最后进行讲评。
可选择分析一些实际杠杆,如:抽水机、汽车刹车踏板、胳膊、缝纫机踏板等。
三、课堂小结
认识杠杆,并介绍了杠杆的几个重要概念,学会分析生活中的杠杆。
四、实践活动
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杠杆,试着分析它们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五、板书:
第一节 杠杆(一)
杠杆:1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
2 、杠杆的几个概念:
支点 ( O )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 ( F1 )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 ( F2 )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 ( L1 )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 ( L2 )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九年级物理沪科版教案相关文章:
★ 初中八年级物理优秀教案模板
上一篇:九年级物理沪粤版上册教案
下一篇: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